【西遊記】《紙房子》有個避孕套警員 - 方俊傑

【西遊記】《紙房子》有個避孕套警員 - 方俊傑

【西遊記】
不少人封《紙房子》(Money Heist)為神劇。門檻未免太低。何謂神劇?好看是最基本;好看得來至少還要情節合情合理沒有半分犯駁;要求再苛刻一點,要有訊息有新意夠完整。唔容易㗎,葉師傅。堂堂《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都衰收尾,近代史上,單計長劇的話,可能只有《絕命毒師》(Breaking Bad)最接近神劇境界。《紙房子》跟《絕命毒師》比較,還有一段距離。

算不算神劇,又有甚麼所謂?看過頭兩季,我會形容《紙房子》是西班牙版《逃》(Prison Break),將逃獄變成打劫,將深入虎穴的男主角Michael Scofield變成置身劫案現場以外的教授,緊張刺激程度相若,追看度同樣爆燈。對很多志在解悶的觀眾來說,很足夠了。雖然,《逃》的缺點,《紙房子》也有,甚至更嚴重。例如,由天才設計出看似天衣無縫的部署,其實破綻處處,能夠三番四次逢凶化吉,是倚賴編劇提供的運氣。西班牙人熱情奔放,更煩,話明犯案的最重要規條是人與人之間保持社交距離,認真到連真實名字都棄用,由城市名稱代替。結果,人人急不及待犯禁,成員甲搭上正大肚的人質,成員乙為了同黨男朋友大開殺戒,連看似最理性的教授都在生死存亡之間抽到少少空閒溝一溝警隊高層,還要愛到天荒地老矢志不渝。Michael Scofield當年在監獄順手搞掂Dr. Sara,正常不過。

犯法行為正義化

如果,《逃》只拍一季,或者也可被列入神劇殿堂。利益比名聲重要得多。《紙房子》一樣,在皇家造幣廠印完銀紙後,第三季違背人性地成功召回原班人馬,個個不惜犧牲富豪生活,放低子女,再次以身犯險,打劫銀行,只為幫手拯救被拘捕的前同伴。是很浪漫,也很超現實。在戲劇世界,相反,名聲比利益重要得多。可能吸取了《逃》的教訓:《逃》第二季,沒有逃獄元素,觀眾不收貨,到第三季,死死氣安排大部份角色被困巴拿馬監倉。不怕重複,不怕珠玉在前無法超越,只怕改變。觀眾的慣性的力量之強大,坐在辦公室的主理人永遠無法想像。《紙房子》聰明,第二季末,主角們逃出生天;第三季一開始,嘭嘭嘭火速重回戰場,一分一秒也沒有浪費。

保持緊張刺激,保持追看性,第三季第四季尚算做得到,接受得到編劇導演用極快節奏模糊情節不通的話。想及得上第一季第二季的燒腦程度?很勉強。尤其劫匪之一Nairobi中槍身受重傷,胡亂接受手術後死裏逃生,唞一唞,居然龍精虎猛,也真算低手到為了戲劇效果而無視生物科學。或者,不再重要吧。《逃》在完成第一季後,慢慢將焦點轉移到一班平民百姓如何對抗萬惡政府;《紙房子》也有類似打算。第二季,教授利用三寸不爛之舌,將金融機構塑造成罪行之源,將自己的犯法行為正義化,輕易地說服前途無限女督察一夜之間改變立場,由建制一分子跳到反對派勢力;鏡頭一轉,是一大班素人在造幣廠門外為劫匪聲援。這一幕,香港人應該看得有點共鳴:有幾多人試過在法院外在拘留所外,希望為所謂的犯罪人士帶來點點支持?可惜,香港太少捨得放棄個人利益而勇於對抗的女督察。香港的建制派,沉默不作聲已經萬幸,多數似容海恩衝出來踩多兩腳,好像沒有為政府護過航便會被自殺一樣。

用完即棄髒condom

來到第三季,加入孕婦談判專家,一出場,奉政府之名,將被生擒的劫匪盡情虐待,完全無視人權無視道德無視任何規則,邪氣程度遠超奉公守法的女督察。這才是當權者真面目。在剛上架的第四季,甚麼教授甚麼東京甚麼里斯本甚麼斯德哥爾摩,我全部不太重視。我最關注這位孕婦的下場。在《逃》第二季,刻意加入智力可與Michael Scofield匹敵的警探Alex Mahone,兵捉賊遊戲才成立才有趣。結果,Alex Mahone似杜蕾斯,或者岡本OK啦,被政府更高層用完即棄,要跟Michael Scofield化敵為友,才能自保。《紙房子》的發展似乎一模一樣:第四季尾聲,西班牙政府虐待囚犯的真相證據確鑿地曝光,惹來無數文明國家齊聲指摘。高層二話不說,立即跟孕婦切割,要孕婦一力承擔責任,好讓自己保存顏面,繼續用一個又文明又和善又樂於助人的美好形象出現。看完第二季,你可能還會覺得女督察為公義犧牲一切來得太輕率太兒戲;看完第四季,如果你的良知稍稍大於奴性,應該只會奇怪自己為何遲遲沒有覺醒。香港警察們,借疫情作藉口,日日搞黃店,對藍店隻眼開隻眼閉,明刀明槍地報復,所作所為比《紙房子》位孕婦更卑鄙,智慧卻差天共地。總有一日,站在背後真真正正的big boss,會覺得警察髒,失禮,跟自己無關。再好心腸的人,也不會拿出裝滿精液的避孕套洗乾淨循環再用,何況當權者心腸惡毒?你們,連口罩也不如。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