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邱騰華要做港台「太上皇」 - 盧峯

蘋論:邱騰華要做港台「太上皇」 - 盧峯

那位商經局局長邱騰華說,他批評港台訪問世衞官員的節目違反一中原則並不是為自己累積政治資本以爭取更上一層樓成為下任特首,而是因為「感覺到」港台的做法不符合作為公營廣播機構的身份,也偏離「香港電台約章」要增強一國兩制認同的規定。邱騰華又斬釘截鐵的說「對於我工作崗位以外,冇任何興趣。」

同為語言偽術 市民不受騙

見識過梁振英說「N屆都唔選」後又瞓身力爭特首之位後,市民大概都不會被邱騰華的花言巧語騙倒。他說對現時工作崗位以外的職位沒興趣跟「N屆都唔選」一樣不過是語言偽術,以示自己一心為公,沒有野心。此時此刻仍留在林鄭政府這不堪「熱廚房」的人都是戀棧權位之輩,千方百計要保住權力甚至進一步爭權。而且,誰也知道林鄭這個開罪全港市民又令北京丟臉尷尬的地方首長時日已無多,隨時有可能被撤換。邱騰華作為主要官員怎能無感,怎會不作好跑馬仔的準備。

可按北京當權者的潛規則,任何官員想登上特首之位可不能過早表態,要待北京開綠燈才能有動作,不然會被北京視為僭越以至製造分裂,率先被攆出局。歷事曾蔭權、梁振英、林鄭三朝的邱騰華當然明白這道理,現階段絕不能鬆口,反而要努力擺出鞠躬盡粹全力支持特首的姿態。

邱騰華政治野心路人皆見,可他整治港台的手段、論據之不堪則只能用「可笑」兩個字形容。當立法會議員反覆問他港台記者訪問世衞官員的片段那方面、那個語詞違反「一中原則」或不符「一國兩制」時,邱騰華一味左閃右避,不肯清楚點明記者的提問有那些具體錯誤,有那些用語不恰當,更沒消楚說明節目整體如何違反「一中原則」,只不住的說節目令他有這樣的感覺。因此,作為港台「上司」的他必須提出批評及要求作為港台總編輯的廣播處長梁家榮負責。

可這樣的說法連基本的自然公義原則也不符。應該看到,違反一中原則是非常嚴重的指控,假若香港已就基本法23條立法,港台及有關記者可能已觸犯「分裂國家」罪行。然而,邱騰華卻只憑個人感覺就對事件定性及對港台定罪,不肯提出確切的證據及資料,令港台及記者連「錯在那裏」都不知道,一切只按邱騰華的長官意志辦事,由他一個人執生殺大權。像這樣的做法跟內地政府處理維權律師、異議人士的案件根本沒有分別,邱騰華難道已變成內地公檢法黨委,不再是特區政府的官員?

「高度自治」背後包藏禍心

邱騰華又指,港台雖然按約章享有高度編輯自主權,但不是絕對自主,更不是「冇王管」,當節目出現問題、過失時,港台顧問團都可以提出批評及要求糾正,政策局更可以追究責任。邱騰華這樣的說法表面看好像問題不大,實質上包藏禍心。編輯自主就是編輯自主,他在港台的編輯自主之上加上「高度」兩個字其實形同取消了「自主權」,因為這意味外來力量如政府高層可以不時調整「編輯自主」的高度,有時是十樓高,有時可能只有三、四樓高,一切由邱騰華這樣的高官說了算。這種暗中收權的做法怎不是陰險之極。

熟悉中共政治用語的人都知道,他們喜歡用甚麽高度自治、高度統一、高度集中等字眼,反映的是一種人治心態,要為領導人帶來更多可以從心所欲改變政策的空間。試看香港回歸後實行「高度自治」,但二十多年來自治權及範圍不斷被蠶食以至面目全非。大家有了這樣的經驗,怎能不對邱騰華說港台有「高度編輯自主」感到心寒,怎能不對港台的前途憂心仲仲。

另一方面,港台從來不像邱騰華所說那樣「冇王管」。它既要遵守基本法及本地法律,又受到政府在資源、人事上的管制,更要面對公眾及輿論監督,邱騰華的擔心或指控根本不成立。他拋出「冇王管」論只是為了將自己變成管港台的「王」,向北京及親北京勢力交心示好,為自己的仕途鋪路而已。他騙得了誰!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