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頓麥朋友 不靠777好心人出錢出力 點滴成磚頭

安頓麥朋友 不靠777
好心人出錢出力 點滴成磚頭

【肺炎大爆發】
【抗疫小故事 麥難民之一】
麥當勞暫緩夜市堂食多日,至昨晚恢復,本在內留宿的無家者流落街邊,頭上再無片瓦,捱暮春雨打。有好心人租賓館安頓他們,油尖旺舊樓共招待七人,這天記者跑上油麻地某民宿,更住了九人。麥難民多為男士,誰想到幫他們上樓的是個女子Rita,她向朋友募捐,每人樂助幾百至一千、兩千元,她形容:「好像一個水壺,每人滴一滴水,變成一樽水可以飲。」
記者:陳勝藍

林鄭只懂自我加薪,哪管窮人死活,「面對如此政權的確灰爆,但(香港人)仍要關心身邊的人,做得多少是多少,街上看見有需要的人,過去問問他,送上一個飯盒已是關心了社會。香港人盡做吧!」

入住麥難民之家的新哥從事飲食業樓雜,希望政府能安置露宿者。梁志永攝

高床暖枕睡不慣 有人腳抽筋

麥難民又稱麥朋友,一般曾租住床位,成為跳蚤的消夜,原來麥當勞最大優點是沒有蚤;與街頭相比,M記有水有電,有Wi-Fi有廁所,故成為他們棲身之所。晚市堂食叫停,這班人頓失所依,任職傳道人的Rita說:「他們很多是長期病患者,廁所很重要,他們不能一小時內找不到廁所,很多服用去水腫藥物。」

她與另一位發起人籌錢,沒有眾籌平台,自言:「不一定要有個平台吹大雞:『我哋要錢!』而是在facebook、身邊圈子,其實很多人很樂意做這件事。」沒有千億金主,只好集腋成裘,「我不覺得開口問朋友(籌錢)幫助麥朋友有難處,我總覺得大家想做就做,不想做可以拒絕」。

政府懶理基層死活,傳道人Rita冀港人可盡力關心身邊的人。

她說:「可能我份人面皮厚,而且朋友認識我,我便放膽去問。」她又向捐助者羅列開支,童叟無欺,「我們有個WhatsApp金主group,透明度很高,你給了一元、五元、十元,我們都加你入來」。終於籌得五萬大元,下一步找地方,然而願接待無家者的賓館不多,最後找到油麻地這間,原本每晚房價300多元,抗疫價200多,麥難民優惠價100多,原來東主也是基督徒。這位好心老闆不願受訪。

萬事俱備,只欠住客,幸得熟悉油麻地麥難民的傳道人Allen找來十多人,Rita恁地有心,為眾人購置口罩、搓手液、衣服甚至內衣褲。新衫、高床、暖枕,滿以為眾人睡個痛快,有人連續幾晚雙腿嚴重抽筋,原來對方長期在麥當勞坐着睡,不慣躺在床上伸直雙腳。

浪蕩M記不受管束,一旦上樓性子不改,「一次很深刻,我拿着一盒飯打算交給一位(女性)麥朋友,看她房門打開,我走進去,嗅到一股氣味,一看只見她在大便,那刻我真的很尷尬」。反而對方不當作一回事,繼續辦事,可憐Rita拿着飯盒不知所措,吃的放的近在咫尺,「我覺得這些體驗很有趣,你便知道他們這樣生活」。

露宿者:以前凍都有避寒中心

新哥58歲,露宿幾十年,這次入住麥難民之家,多年來少有上樓,他說:「起碼有涼沖,有張床,落雨唔使驚。」他有個悲慘過去,兒時被後母錘打手指,棍毆頭頂,至今傷痕清晰可見,小伙子離家出走,「如果唔走出嚟,分分鐘俾佢打死!」日間乞錢,晚上替夜總會客人開車門、到茶樓賣點心、跟車送貨,「最近做飲食業(樓雜),疫情爆發就冇喇,全部閂門」。

無數次飢餓偷東西吃,入獄受靶,出獄租住床位又不敵跳蚤,政府租津1,800元,顧得租唔顧得食,因此多年來他露宿文化中心等地,晴天手洗衣服晾乾,陰天不洗,幾十年就這樣過去,近數月住在麥當勞,他希望當局安置,「以前寒冷都有避寒中心,而家疫情,麥當勞冇得瞓,租樓又租唔起,(政府)要體諒我哋呢啲露宿者,搵個地方畀我哋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