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武漢肺炎疫情席捲全港各行業,城市大學昨日公佈今年第一季度兩岸及港澳消費者信心指數,香港消費者整體指數比內地、台灣及澳門數字低,僅錄得55.3,比去年同期大跌31.7%,更是指數2008年有紀錄以來第二低水平,最低是去年第三季的52.8。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反映政府「鬥氣式」抗疫,應變措施慢幾拍,令市民對前景失去信心。
就業信心跌幅最大
調查在今年3月9至31日進行,數字顯示市民對經濟發展、就業、物價、消費、購買房屋、投資股票信心全面下跌,就業信心跌幅最大,減少42%。
城大管理科學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兼統計諮詢中心主任曹國輝博士回顧去年第三季,因為社會運動,錄得是有紀錄以來最低的52.8;今年則受武漢肺炎影響,跌幅更厲害,除了因為響應政府防疫政策,人們減少了社交,或留家工作,外出消費減少,加上有僱主要求員工七折支薪,甚至放無薪假,打散工者更缺乏工作機會,「我擔心對未來整體香港經濟信心,可能要多一、兩季先回復,就算疫情好轉,啲公司要全部恢復返,遊客嚟返、公司營業額增長返,恢復冇咁快」。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認為,消費或投資信心關乎市民對政府管治的信心,「無論以前金融海嘯定天災人禍,都係睇當權者有冇能力應對,不幸我哋由農曆新年開始,政府着着都係慢十板,有種鬥氣感覺,你叫佢封關佢唔封關,呢個好打擊管治威信,因為好唔理性」。他批評政府防疫差劣,疫情第二、第三波爆發隨時來臨,外憂內患,「現實中就係救企業唔救就業,打工仔冇乜受惠,所以大家都對就業信心指數低」。
■記者陳詠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