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何以說沒事人不用戴口罩 - 林夕

當初何以說沒事人不用戴口罩 - 林夕

英美歐洲瘟疫大蔓延,都說他們沒戴口罩的習慣,連日本也是,戴口罩外出代表有病,坐公交會惹來異樣目光,疫情在這些地方還沒忽然升高到世界大戰級數時,還有給人毆打的奇聞。現在倒過來,不少地方靠政府呼籲戴口罩,也有外出不戴口罩要罰款的。

回想最初,無論港台兩邊的醫生,關於口罩,都很強調兩件事: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第二件是: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

如果香港跟台灣人都乖乖聽從,那跟英美歐日人又有什麼分別。好在港台都有沙士慘痛經驗,醫生講歸講,有事沒事先戴口罩自保,董太深入民心十七年的洗手洗手洗手,照樣做足。

那時就起了莫大疑惑,是因為當時口罩缺貨,為安撫民心,以免引起恐慌,才要這樣宣導嗎?本來是專業知識,經過沙士以及此疫,都變成了每個人的常識,在當時知道:受感染者可以在幾天之內毫無徵狀,不戴口罩外出,誰都可以是帶原者,包括自己,又豈止洗手洗手洗手六個字了得?

台灣確診病例維持在個位數時,很多體制外的醫生也不斷說,洗手更能防堵自己中鏢。理由是我們的手才是最髒的,也是撫摸過最多狀況不明的觸媒,而且一個人每天平均會不自覺摸鼻子揉眼睛三四次,所以呢?所以只要洗乾淨雙手,外出無端端不幸在外迎面遭人一個噴嚏,或是一下咳嗽,也沒有問題?

現在已有研究指出,不只咳嗽與噴嚏會讓飛沫散落空氣中,連講話嘴巴張大一點,那一口氣也會在空中傳播。那時候未發現這點,但也肯定了飛沫傳播威力驚人,怎麼就只強調洗手有功,口罩未必需要?

台灣當初可能基於口罩生產量不足夠應付,也完全沒到社區感染階段,所以先宣傳主力要洗手。香港政府呢,決不排除有脫罪嫌疑,什麼罪?遲遲不肯封關,對口罩供應不是採取佛系政策,是道家老子政策,無為而治,老子管你民間以及醫管局需要,老子向外採購,也用一如既往行之有效的官僚手法,採取價低者得政策招標口罩。

平民怎麼辦?洗手洗手洗手,比戴口罩更要緊。台灣比香港邊境防堵得快而決絕,先強調洗手,免得口罩有太多不必要的使用量,讓口罩生產趕得上來,才宣布一系列什麼場地必戴口罩措施,即使有轉移焦點嫌疑,也情有可原。香港政府呢?對不起,信不過,是為了卸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