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撤銷2019年末期息,立下很壞先例,也徹底打破匯豐的高息神話。匯豐董事會可將責任全部推在英倫銀行身上,股東莫奈他何!銀行生意,首重誠信,沒有了誠信,令存戶、股東失去信心,銀行的無形損失(intangible loss),長遠來說,大得無以復加。
匯豐的不良例子,教人不得不重新思量賺取高息股以供退休的投資方法。匯豐可以做初一,其他派息股為甚麼不可以做十五,英倫銀行強烈勸喻英國銀行不派息,是跟隨歐洲央行的做法,歐洲央行明令禁止,英倫銀行比較「縮骨」,不願把全部責任攬上身,只用「勸喻」方式,事實上是推卸責任,讓銀行自行負上全部法律後果,把央行管理學的一招Moral Persuasion推展到極限。歐盟的Eiopa(歐盟保險及職業長俸監管局)於4月2日強烈建議歐盟保險公司暫停派發股息及回購,可說是有樣學樣。
假若其他公司不派息又如何?美國上市公司注重利潤增長率,盡量把利潤留作再投資用途,派息比率一向偏低,亞洲人喜歡收息,散戶投資者歡迎每年有穩定利息,故此亞洲上市公司派息比率較為慷慨,中國A股及H股中的銀行股例如中銀香港,一貫以高息吸引散戶。
以後要不要棄匯豐而買中銀香港(現時息率為6.7%左右),四大銀行(建行、工行、中行、農行)的息率都在6%至7%之間,但要扣除10%股息稅,即打個九折,而且股價長期在窄位上落,賺價比較困難,主因是國際基金對四大內銀的呆壞賬儲備一向持懷疑態度,估值較低。
如此說來,沒有了長期高息股匯豐,退休人士實在頭痛,猶如投注賽馬連贏位,以精英大師為鐵膽,誰知鐵膽竟然落第!買美國國庫債券,十年才得1%以下,不及每年通脹率,根本不能過活,買公司債,目前全球經濟衰退,公司債隨時不保,買房託,相等於收租,但目前經濟不景,減租壓力極大,息率隨時大降,看來還是買BT(Business Trust)如港燈(2638)、香港電訊(6823)等公用公司還可一守。
香港退休人士已無慣常收入(舊制公務員咬糧除外),靠一份退休金和數十年積蓄,放在銀行吃零息,放在ibond、Silver Bond收2-3%,根本不夠日常開支,又不敢買新經濟增長股,確實費煞思量!全球央行救市,只是救基金經理、銀行和企業(所謂撐企業保就業),對退休人士不屑一顧,還要下令銀行保險公司停止派息,人入耄齡之年,竟成社會負累,長壽已成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