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加薪又怎樣叫業主減租? - 利世民

林鄭加薪又怎樣叫業主減租? - 利世民

理論上,政治問責官員的去留是政治,甚至薪津糧餉的水平,都是政治決定。政治問責這個美麗誤會,令不少人以為官員要面對群眾。假如現在進行一次大規模民調,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財赤和疫情下,問責官員不應加薪。不,就算要官員罰俸一年半載,相信也有不少民眾支持。然而,林鄭月娥回應曰:「加薪是按既定機制進行。」

只不過幾天前,另一個林鄭義憤填膺地要求香港的業主減租:「手握一紙合約天災人禍就可無動於衷?」一個林鄭對摧毀合約精神毫不保留,另一個林鄭將個人利益說成是既定機制。表面上,兩個林鄭彷彿充斥矛盾,實情她恰如其分地演繹了人治社會的荒謬。在中共的語境,政治等同權力。政治問責,意味特區政府是一個行使權力的管治機器;而官員問責的對象和條件,是對中共忠誠。在極權專制社會,最重的罪是挑戰當權者;忠誠亦只不過是絕對服從。絕對服從就是容不下半點懷疑,亦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空間。

中南海的「鬥地主」戰線

終生為官的林鄭就連流眼淚也得加兩滴白花油,實在很難想像她會真心關注小店和打工仔的生計。不方便的真相是,中南海一干人等早就認定「鬥地主」的戰線,行政長官的工作只不過是忠實地執行21世紀後工業三面紅旗。其實,就算去年反送中爆發管治危機,北京、特區政府和土共,卻硬將民怨歸咎財富與收入分配不均,完全漠視現實。

其實無論是否有反送中,又或者有沒有武漢肺炎大瘟疫,中南海都會嘗試改造香港。富可敵國的財閥與極權專制始終有不可化解的深層次矛盾。假如富人以為,捐點錢勤做善事,中共就會當你是「自己人」,那恐怕太過天真。歷史證明,極權專制統治者可以將任何人、事和現象視為權力的威脅;擺出一副不可撼動的姿態,只不過是為了掩飾自己的心虛。

中共不會粗暴地向財閥一刀切。歷史的轉捩點,大多數都不是真正的草根階層革命。自從資本主義興起,權力不再由純粹掌握了意識形態和武裝組織的政治階層所壟斷。所謂現代社會,其實就是穿插着資本主義和傳統政治的角力和互動。

政治階層像死不瞑目的冤魂,在世界各地不斷輪迴,企圖將意識形態、武裝組織結合市場經濟操作,也就是過去百多年來各色各樣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綱領;而最新版本名曰:中國模式。

今天叫做中國的這片土地上,計劃經濟和極權專制的歷史其實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開始了統治者壟斷天然資源開採、鑄幣等經濟操作。幾千年來,統治者的家族不斷轉變,但統治模式卻大同小異。甚至今時今日的中共,心態上仍然停留在百多年前清帝國洋務運動的水平;發展,是為了鞏固政權,但若然改變構成對威權的挑戰,統治者寧願進二退三,也不會冒險。

其實,假如北京願意放過香港,林鄭的加薪幅度莫講是每月一萬,就算是每月一百萬,大家都未必有異議。可惜,特區政府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偏偏就是改造香港;北京要在一個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移植中國模式,變成理論上具備高度複雜結構,同時容許政府高度干預的市場。從林鄭月娥的言行,可見她根本不在乎甚麼原則,又或者自由市場和計劃經濟的矛盾;總之,只要一切都是按既定程序進行,當然也包括了她和問責官員的加薪撥款。

利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