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64患者失味覺嗅覺專家倡列入篩查 免走漏隱形病人

12日64患者失味覺嗅覺
專家倡列入篩查 免走漏隱形病人

【本報訊】近日武漢肺炎確診者中,失去味覺或嗅覺人數增加,本報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發佈資料,發現自3月26日有紀錄至今,12日內共有64位確診者有味覺或嗅覺問題,當中半數人失去嗅覺,21人味覺嗅覺雙失。有傳染病專家認為隨着越來越多無病徵或病徵輕微的確診者出現,醫生應對上述病徵提高警覺,建議衞生署將失去味覺或嗅覺加入篩查機制內。
記者:陳詠恩

根據CNN報道,南韓有三成患者主要症狀為喪失嗅覺,德國有三分之二確診者喪失嗅覺。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及英國耳鼻喉科協會(ENT UK)均呼籲,將喪失嗅覺或味覺列為病毒篩查工具。澳洲傳媒ABC亦報道,有曾到倫敦外遊回國的患者發現失去味覺和嗅覺,但沒有其他症狀,她致電國家冠狀病毒熱線謊稱有喉嚨痛,方獲准檢測,結果呈陽性。

3月26日前,衞生防護中心發佈的新聞稿內,確診者病徵並無關於失去味覺或嗅覺的描述,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當時說,可能因為歐美有醫學文獻指出相關病徵,令病人特別留意而向醫生提出。自3月26日起,衞生防護中心開始記錄確診者這方面病徵。

或病毒令神經線短暫發炎

本報根據中心資料統計,12日以來,有多達64名患者失去味覺或嗅覺,佔患者總數13%。當中以失去嗅覺最多,有53人;嗅覺味覺全失也有21人。這些患者的病徵往往只有失去味覺或嗅覺,如僅以過往標準,用發燒、咳嗽或氣促來判斷是否受感染,這些確診者根本毋須接受檢測。

身兼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的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最初內地傳入及本地確診患者均鮮有提及有失去味覺或嗅覺病徵,但3月起英美學者提出相關研究報告,加上傳媒報道,隨住第二波外國輸入個案增多,漸漸多了患者提出這病徵,「好多一日左右已經冇事,有啲就持續耐少少,近期有個喺英國返嚟嘅就成個禮拜,但都恢復緊」。

許樹昌解釋,由於呼吸道病毒可能令嗅覺神經線短暫發炎,失去味覺或嗅覺可視為其中一個次要病徵,呈報個案一般還是發燒、咳嗽、氣喘等主要病徵。但曾接觸剛從歐洲、北美等高危地方回港的朋友,便須特別小心,如果病徵持續則要看醫生。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則認為,應將失去味覺或嗅覺列入現時病毒篩查機制中,因有外國文獻記錄,二至三成確診病人沒有發燒或呼吸道病徵,甚至沒有病徵,成為「隱形病人」,因此醫生若遇上失去味覺、嗅覺或味覺減退個案,必須提高警覺。他亦呼籲公眾,如發現味覺嗅覺轉差,應盡快找家庭醫生抽查咽喉樣本作病毒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