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判節目一句「兩國邦交」惹禍 左報無限上綱 屈港台煽台獨

外判節目一句「兩國邦交」惹禍 
左報無限上綱 
屈港台煽台獨

【本報訊】近期備受打壓的港台再惹風波。外判節目《台灣故事III》其中一集被左報大做文章,指控旁白把台灣形容為「國家」是支持台獨。港台事後把節目下架,發言人承認用字應為「兩地關係」才恰當,已責成同事檢討審視節目內容。傳媒學者指香港傳媒過去報道兩岸事件時,在「一中各表」下用字有較大空間,但習近平治下兩岸關係被邊緣化,令空間大幅收窄。
記者:陳珏明

最新鬧出風波的港台節目為外判製作的《台灣故事III》,標題為「斷交之後」第四集,3月28日播出,探討台灣與一些國家「斷交」後兩地人士的情況,包括訪問在台灣讀書及生活的布基納法索人在台、布斷交過程的感受,旁白說出一句「基於兩國的邦交,台灣政府資助當地優才生來台升學」,結果引來《文匯報》及《大公報》報道,形容「港台再被揭煽『台獨』」,又指政府應追究。

該集節目在左報報道後從港台網站消失,YouTube版本亦轉為不公開,有網民自行重新上載。同系列另外三集,包括「會客菜」、「一場大火的誕生」及「我們的二代人生」未受影響。港台發言人伍曼儀回覆查詢時表示,節目屬外判製作,但最終編審權在港台,播出後收到意見反映。對於旁白出現「兩國邦交」四個字,認為應使用「兩地關係」才恰當,強調一國原則不容違反,港台亦會恪守。由於需修正內容,故把節目下架,將重新上載,並已責成製作同事認真檢討審視。

學者:內地採模糊手段

前資深中國新聞記者、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指,涉及兩岸用語在新聞及政治上有不同,香港基於法律上假設台灣為中國一部份,約定俗成「企位多喺一國呢邊」,港媒亦習慣避免把中國跟台灣同時相對應,惟如報道由台灣人本位出發便會出現這些爭議。

不過,他強調此處理方式非打壓台灣空間,指中國本身都以模糊手段處理一個中國原則,「一中各表就係模糊化,如果要討論新聞用語點先正確係雙重標準,咁理直氣壯,點解用九二共識處理兩岸關係?」然而,他不諱言習近平治下兩岸關係被邊緣化,空間大幅收窄,加上當中國內部管治不穩,便會對外製造敵人,不排隊近日針對台灣正是如此操作。

呂秉權指內地本身都是以模糊手段處理「一中各表」。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