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武漢肺炎疫情持續,醫管局自年初起已減少非緊急服務,當中包括專科門診覆診、預約手術及例行檢查等。九龍東聯網醫院單計耳鼻喉科,由疫情開始已有6,000宗覆診個案需改期,部份涉及剛完成手術的患者。醫院上月推出遙距診症先導計劃,利用視像會議程式為病人會診。
自1月本港武漢肺炎爆發,醫管局減少非緊急及非必要服務,包括延後例行檢查、預約手術、專職醫療、專科及普通科門診的大部份覆診,若情况持續,局方表示或需繼續調整公立醫院非緊急服務。
聯合醫院及將軍澳醫院耳鼻喉科部門主管顧家銘醫生表示,九龍東聯網耳鼻喉科自疫情爆發,已有6,000宗原本需要覆診的個案改期,部份病人可能剛完成手術,本應要較頻密覆診,但礙於疫情,不敢到醫院而需改期。聯網自上月正式推出「遙距診症先導計劃」,首階段參與的部門包括耳鼻喉科、麻醉科護士診所及肝科護士診所,至今約40人曾參與視像會診。
過程半小時 可向患者開藥單
醫生會將視像會診當成正規會診,每次連同接駁時間約需30分鐘,事後同樣需紀錄在病人報告,若有需要亦會開藥單,讓病人或家屬到門診取藥。部份剛完成耳部重建或面部整形等手術的病人,覆診時需要近距離觀察臉部,透過視像會診病人可在家中無需戴口罩,減低感染風險。
今年1月剛完成二次唇裂修補手術的曉彤,上周五進行首次術後視像會診,她一直擔心疫情爆發後覆診會取消,也擔心到醫院覆診的感染風險,故當知道可以透過視像會診時馬上答應。
顧家銘是曉彤的主診醫生,對她的情況較熟悉,「知道傷口去到幾時應該癒合」,評估她的情況大致良好,毋須用藥,若遇上病人情況較嚴重則會加快安排覆診,變相具備篩查作用,有助安排病人覆診的緩急先後。視像會診也有其局限,例如若需要放置內視鏡到病人喉嚨、按壓病人傷口等,都不適合進行視像會診,合適比例約是20%,即每10名病人有兩人合適。
九龍東醫院聯網資訊科技統籌鄭鴻佳醫生稱除耳鼻喉科,視像會診也適用於麻醉科護士診所及肝科護士診所,會診中查閱病人病歷、驗血報告及氣道評估,兩個診所各自做了五至六位病人,過程順利。
■記者王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