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小故事:食療老闆製抗疫湯撐醫護

抗疫小故事:食療老闆製抗疫湯撐醫護

【本報訊】香港醫療系統長期超出負荷,武漢肺炎令醫護人員百上加斤。一般市民看着醫護在前線打仗,除了TVB式唱歌、建制派呼籲維港亮燈打氣,有沒有更實際可行的支援?長期鑽研食療的David為醫護設計「抗流感五色湯」,更在機緣巧合之下一呼百應,有心人集腋成裘、聯絡、找義工,促成了「一人一湯撐醫護」行動,至今已有六間醫院的醫護人員受惠。

「見到醫護捧住杯湯,望住杯上面「願你們平安」嘅祝福,突然好感動。」

David原是IT公司高層,又長期研究中西醫營養學,退休前幾年,他離開公司專心料理健康食品,不久後成立「大衞營David's Diet」食品製造廠。今年1月疫情在中國爆發,他開始為香港醫護人員感到擔憂。「咁啱我又係做營養湯,就改良咗一個湯嘅食譜,專係畀醫護抗肺炎」。後來他和一位威爾斯醫院的工程師交收酒精時提起此事,對方在中學校友群組詢問,結果人人叫好,馬上夾錢買了300杯抗流感湯。

有人、有湯,原來醫院不一定接收。負責統籌的Atty此時發現,基於安全理由醫院不會隨便為醫護收湯。她連續兩星期打電話、入表、發電郵逐間醫院查詢,才成功約到將軍澳醫院。義工們來到將院,又發現只可以放下300杯湯水,未能親手交給醫護。「無辦法,每間醫院有自己規定,安全要緊,但有啲醫院畀我哋親手送湯畀醫護,比如屯門醫院嗰次,我見到啲醫護雙手捧住杯湯,雙眼望住杯上面『願你們平安』嘅祝福,突然好感動」。打氣的說話未能當面傳達,他們在湯杯上貼上QR Code,讓醫護見到市民的打氣說話,市民亦可隨時在網上給醫護留言。

有時,收到湯水的醫護反而給他們帶來驚喜。將院的送湯活動結束後,醫院的人傳來照片,他們才知道大衞營的facebook page被截圖列印出來,貼滿了送湯的餐車;亦有將院醫生派湯後,做了食評調查,將眾人對湯水的意見整理交回義工。

「醫院班護士真係好後生,但佢哋明明要面對嘅係非常危險嘅工作……」

「我哋係蚊型教會、蚊型公司,做唔到李嘉誠咁嘅規模。」行動發展至今,基躍生命教會、觸動輔導中心亦加入籌辦活動。Atty直言,有些人對行動冷嘲熱諷,恥笑他們「唔出名」、「夾錢先送到一間醫院」,更難聽的會說他們「發災難財」。David曾為此耿耿於懷,直到一次到瑪嘉烈醫院送湯,他被那裏的畫面震撼到了:醫院的護士均非常年輕,同時正面樂觀,願意工作。「佢哋真係好後生,但明明要面對嘅係非常危險嘅工作……」就是這樣,他不再在意他人的批評。

Atty形容「聚沙成塔」才是最美麗的事:有失業的一家三口想為醫護出一分力,盡力捐出了三杯湯;有的士司機即使收入大減,仍花五小時義載送湯,不收油錢、隧道費;有多年不見的小學同學主動聯絡,捐出一整個醫院份量的湯。

當初因衞生問題不便探訪食品工場,記者改至黃店「小時光」進行訪問。訪問剛完結,餐廳負責人過來搭話,詢問抗疫五色湯的詳情,「會唔會試吓擺啲喺我哋舖頭賣呢?」記者見雙方談得興起,似乎成就了另一次「蚊型」的合作。
■記者黃頌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