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武漢肺炎疫潮陰霾籠罩下,戲院被視為播毒溫床而遭政府列為需要停業的場所。電影發行商高先電影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曾麗芬說,今年頭三個月比起上年同期,總體票房大跌九成。部份電影需延期上映,例如講述老年男同志的電影《叔.叔》,即使入選第70屆柏林國際影展觀摩電影兼榮獲金馬獎五項提名,亦由3月頭延至4月下旬上映。
電影導演舒琪亦在facebook慨嘆,電影人可能是最受疫情影響的工種,「完全冇工開,好多幕後人已被迫轉行」。本報訪問不同崗位的電影人,他們大吐苦水指市道不明朗,投資者亦紛紛叫停項目,電影工作者惟有自尋出路。他們有些早在疫症爆發前已經轉行或進修,但仍渴望有日能重返拍攝現場。
記者:陳詠恩
攝影:許頌明、何量鈞、朱永倫
《逆流》副導做地盤雜工頂硬上
Wilson入行逾10年,回想去年反送中運動開始,已有好些電影因投資者取消注資而喊停開拍,他亦聽聞有內地電影不肯聘用香港人,「去年6月我完咗部戲,有幾部戲打嚟話埋位,正常7、8月係旺季,但之後都話要取消或延期,我同太太商量,覺得再等落去唔係辦法」。他聽朋友建議,硬住頭皮報讀建造業工程課程,10月起到地盤當雜工,收入比之前少,但還算不錯。
日曬雨淋數月,Wilson曬出一身古銅色皮膚,「我新入行做雜工,鋸木、落石屎乜都做,有室內裝修亦有地盤」。Wilson是回流港人,小時候跟家人移民加拿大,即使身處異地,港產片依然陪伴着他成長,長大後修讀電影,畢業後剛好香港這邊有機會,本身對香港電影充滿嚮往便回來。
轉換心態面對逆境
在片場由低做起,經常被厲聲斥責,跟前輩學習,慢慢升到副導演之位,「副導演就係統籌現場所發生嘅事,傳遞導演所需要嘅嘢。前期要安排演員、臨時演員嘅拍攝時間,要顧連戲嘅嘢,盡量唔好要導演等,無論道具、化妝、器材都要安排。困難但好玩,副導演唔易做但做得嘅都係好愛電影,邏輯性要好準」。由於能說一口流利英語,《攻殼機動隊》等外國電影來港拍攝,他也有份參與製作。
近來身邊很多行家跑了去揸Uber、的士,他強調無意將地盤工作與其他職業作比較,但承認轉行之初的確歷盡掙扎,「當初我轉工唔開心咗好耐,我大家姐同我講,我哋係好小撮人做到自己鍾意嘅嘢,唔係個個都可以,𠵱家個時勢咪做住先,捱過先」。
Wilson是港產片《逆流大叔》的副導演,電影講述四個中年男人透過划艇,由廢中變成熱血中年,Wilson笑說自己猶如戲中角色,無法改變環境,惟有轉換心境,「𠵱家有邊個唔係逆流大叔,盡力做啦。做得電影呢行都係真心有熱情,好難摵得甩」,他亦準備隨時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