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男疑感染93歲中風翁首宗院內傳播 博愛封病房驗150醫護

確診男疑感染93歲中風翁
首宗院內傳播 博愛封病房驗150醫護

【本報訊】公立醫院失守,首次有人疑因住院而感染武漢肺炎。一名對病毒檢測呈假陰性的病人上月獲安排入住博愛醫院普通病房的走廊,成為隱形傳播者,鄰近病床一名93歲中風男病人疑因此被傳染,昨日確診。患者曾入住的兩間病房已封閉,病房內約70多名病人需隔離,150名醫護人員需接受病毒檢測。醫護組織指出,個案為公院響起警號,醫院空間不足,有礙防控疫症。
記者:麥志榮 張家豪

事件中的93歲男病人3月10日因中風入住博愛醫院五樓一個內科及老人科病房,28日轉往八樓另一病房,本月1日出院。本月3日他因發燒及嘔吐再次入住博愛醫院,當時肺部有感染徵狀,獲安排入住監察病房,並抽取鼻咽樣本測試,昨天確診,成為第856號病人,轉往屯門醫院接受隔離治療,目前情況嚴重。該名93歲老翁居於元朗水邊圍邨泉水樓,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暫有四人被界定為密切接觸者。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疫情簡報會表示,追蹤第856號病人感染源頭時,發現第455號確診個案的33歲男子,外遊法國及英國後於3月15日回港後,因咳嗽到博愛醫院求醫,一度入住隔離病房,其後因病毒檢測呈陰性,他本身又有高血壓等病,3月17至18日獲安排入住五樓病房,病床正好在93歲男病人所在病格外的走廊。兩人曾在同一病房兩天,是唯一高危因素。第455號患者3月27日在屯門醫院再受檢測才呈陽性確診。

博愛醫院有病人疑住院期間感染武漢肺炎,逾百名醫護需接受病毒檢測。謝榮耀攝

袁國勇昨到博愛醫院視察,強調不會重演沙士威院8A病房悲劇。張家豪攝

袁國勇:或共用儀器交叉感染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醫生及衞生防護中心人員組成的專家組,昨午到博愛醫院視察。袁國勇指出,新確診的93歲病人曾長時間入住五樓及八樓病房,相信他留院期間感染病毒,「最大可能性由後生仔(第455號確診患者)嗰度感染返嚟」。他認為,兩人在醫院期間的距離超過六呎,但病人要量體溫和血壓等,不排除是因為共用同一套醫療儀器而交叉感染,或醫護人員在派飯、換片、派藥時,把一個病人的病毒帶給93歲患者。但由於856號病人曾經出院,亦是在出院後才出現病徵,不可完全排除社區感染。

袁國勇表示,目前涉事兩個病房已停止運作,曾入住有關病房的病人及醫護人員會進行檢測,以確保醫院沒有傳播鏈,才會恢復病房運作。院方會抽取環境樣本,觀察儀器有否受污染,相關病房亦會消毒。

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同老翁很大可能在病房內感染,雖然老翁與455號病人相距六呎,未必會直接感染,但可能「阿伯要照電腦掃描、超聲波,去X光部要經過走廊,後生仔飲緊水冇戴口罩又有咳;另一可能性係醫護人員有啲儀器要幫病人量血壓,冇幫儀器消毒」,亦可能是醫護人員洗手不夠清潔,接觸病人後可能傳染病毒。

74病人需隔離檢疫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形容,本個案是防疫大漏洞,第455宗個案是由高危地區回港,即使第一次測試呈陰性,也不應立即調回普通病房,普通病房風險較隔離病房高,因沒有負氣壓,醫護人員只戴外科口罩,「病房有隱形病人仲危險過確診病人喺隔離病房」,而且普通病房內有不少長者,一旦有關長者是居於老人院,出院後返回老人院或引致大爆發。

博愛醫院表示,受影響病人包括69男5女,年齡由21歲至90 歲,需要接受隔離檢疫及病毒測試,曾接觸確診病人的150名醫護人員及職員亦會接受病毒測試。博愛醫院一名社康護士曾於4月2日到確診病人家中,亦需進入隔離營。

今次事件令人聯想2003年沙士疫情期間威爾斯親王醫院8A病房大規模感染的悲劇,袁國勇強調房內裝備、環境各異,加上醫護人員均戴有防護裝備,8A病房的情況不會在這裏出現。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主席馬仲儀形容本個案是個警號,「一直以嚟空間不足係醫院內感染控制嘅一個最大問題,我哋嘅感染控制規例用咗咁耐,係唔係有啲缺失,都係值得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