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距離酒照飲、飯照聚 - 畢明

長距離酒照飲、飯照聚 - 畢明

極端的時刻,自處的時刻,真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好機會。

瘟疫當前,全球人的共同國際需要是:糴廁紙,地域性主糧搶購則東西各異,東方米飯貨架一掃光,西方意粉、蛋冇得剩。說穿了,大疫臨門,生存回到基本,廁紙與米/粉,一出一入必需品,保家宅平安。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必需品與堅持,見文化。香港人,panic buying除廁紙和米之外,失望地毫無驚喜,最叻是順手掠奪即食麵,實缺乏個性。如果大家會喪買避孕套,或者單簧管/二胡,該多有趣。意大利人,超級市場內pasta/pizza架空物淨,偏賣剩Hawaiian pizza,大量,菠蘿薄餅堅持不吃,是民族尊嚴。荷蘭人,排長龍購買什麼?大麻,"stockpile weed supplies",大嗱嗱幾個星期,封城關店,不能或缺,是必需品。

德國總理默克爾被人拍下自我隔離前,到超市買了4瓶葡萄酒(其實是"one roll of toilet paper, four bottles of wine, soap, fruit and other products"),但4瓶酒的目標太大太吸睛,新聞焦點變成總理大人原來不能無酒。

事實,是酒如廁紙、肥皂和生果,於德國人日常又必需是常識吧。德國作為世界十大產酒國,國民耗酒量更名列世界五大,很多德國人都在封城之聲及stay home浪潮淹至前去買多些酒,上夠倉捱過去才不必大驚小怪。

澳洲人,你buy我都buy,飲杯先夠hi,也是惟有飲者留其名之徒。武漢肺炎肆虐,酒吧等非必要商戶須暫停營業,他們便"panic wine buying"到店舖、超市要使出限購令,每人限買酒12瓶及啤酒兩箱, 末世今朝有酒。

其他唔敢講,酒我卻是永遠不用panic的,既不用出街買,家中存量充盛,更何況香港人都沒有去擠提。

但獨酒樂,與眾酒樂,孰樂?

Stay home與Social distancing不利喝酒,panic wine buying之後「自隊」不利健康。寂寞有害,獨極必傷,為了促進親朋好友喝酒安康,我決定:約大家飯局酒聚。

放心,只是「遠距離Zoom飯聚」或Factime視像飯局,也可稱為"Social long distancing"。像以前未有WhatsApp、facetime之前,人類要靠貴到破產的長途電話去維繫的long distance relationship一樣。

玩無聊,我真是精英。BFF一個人在巴黎,約;表妹兩口子在亂象無憑的倫敦,又約。主意一出,兩大單位秒殺贊成,住在封城的歐洲,他們大概比我們更納悶。大家對對錶、看看日程,定好一天,共進一餐。巴黎的,相差6小時,他午餐,我晚餐。倫敦的,再相差多一小時,便late brunch對dinner,大家稍為相就,一於開iPad/電腦對飲對食,掂!

本來讓天涯海角的人一起開多人視像會議的Zoom,我用來吃飯喝酒。

出席這種飯聚酒局,你可以set頭盛裝bling bling赴會,也可以街坊裝起床look搭home hair,認真度豐儉由人,貼地自然又得,姿整到盡亦可。開飯後互相檢視今餐食乜餸、飲乜酒之餘(可close-up),又可口沫橫飛,不必怕有執法人員每15分鐘來「度尺」看你夠不夠安全距離。

這種酒飯局,這種鬱悶天時,我認為捧默克爾場最好,喝德國出品、清新酸爽、香氣靈動的Riesling或Scheurebe都好。春天是曖昧的,晴天的話,它夠輕怡可人,雨天的話,它是爽香清朗,可以令人從疫悶中找到點點亮光。最近喝了Weingut Fogt Siefersheimer Scheurebe Trocken 2018,獨欠一個泳池邊。

如果家中人少、酒量不深,一次喝不完一瓶,家中又沒有處理剩酒的高質配套,上述白葡萄就算隔夜翌日喝也還可以,不用怕喝不完而不開酒。

抗疫期間,我在家中還多用了Coravin取酒器。這小裝置數年前初推出時我已介紹過,它讓你無須打開酒塞便能倒出葡萄酒,又可確保瓶內剩餘的酒免受氧化而變味。如是,從這瓶取一杯,那瓶取一杯,即使家中人少,也可以喝不同的酒而無後顧之憂。

"Zoom Dinner"一玩之下,才赫然發現,IG的其中一個trending GIF,竟然是以Zoom飯聚碰杯的小動畫,看來全球人,都在為勢所趨隔空長程wine and dine了。

(但別以為這就很安全。近兩天多見Zoom的負面新聞,揭其真面目是吸食和販賣用戶的私隱之血。Long distance飯局還是回歸Facetime好了。地球,真的好危險。)

IG: budmingbudming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