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廈逾千幢 豪宅區患者多 居住地平均收入高全港七成

疫廈逾千幢 豪宅區患者多 
居住地平均收入高全港七成

【肺炎大爆發】
【本報訊】由1月底至今,確診患者曾經逗留過的「疫廈」已經突破1,000幢,分佈全港18區。本報分析發現,確診者住所所屬選區平均收入較同期全港入息中位數高出約七成,山頂、渣甸山等多個豪宅區的患者數目亦位列全港十大,驟眼看來,有錢人似乎更易中招;惟再分析輸入及本地個案地區的收入,前者較後者高出五成,顯示富人病現象或與患者至今仍以輸入個案為主有關,未必與患者收入掛鈎。 
記者:伍雅謙 林偉聰

截至4月1日,本港共有766宗確診個案,確診或疑似個案居住或曾到訪的大廈多達1,053幢,其中542處為確診者住所。撇除居於酒店或入境時已被隔離個案,542個住所地址一共涉及637位確診患者,若以18區劃分,灣仔區及中西區患者數目冠絕全港,分別有83及81名患者居住,兩區已佔全港確診患者約兩成半,主要是區內出現多個感染群組,包括酒吧、樂隊及不同家庭群組,同時有較多留學生及返港外遊人士居住;其次是東區及南區,分別有63名及53名患者。

輸入個案家境較佳

以輸入個案為主的國家,都發現武漢肺炎有「富人病」傾向,病毒由出國的富人帶返本國。香港現時的新增個案仍以輸入個案為主,為驗證香港有否同樣現象,記者再將637個確診患者的住址按區議會選區細分,發現最多確診者居住的首10個區議會選區,全部都座落港島,當中不少更是傳統豪宅區域,如「山頂」、「衛城」、「薄扶林」、「渣甸山」、「海灣」等。

記者按2016年中期人口調查的住戶入息數據分析,發現這批患者所屬的選區,平均住戶入息中位數為42,817元,較同期全港入息中位數的25,000元高出七成,可見武漢肺炎在港似乎有「富人病」傾向。

香港民意研究所名譽總監鍾劍華相信,病毒並非選擇富人攻擊,而是輸入個案的家境整體較佳,因為可以安排子女到海外留學的家庭,一般有一定經濟實力,而疫情期間仍可以外遊的人士,亦不會是「手停口停」的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