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糧食出口國因疫情暫時限制出口,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等三大國際組織負責人近日罕見聯署警告,若各國不能採取有效措施減少疫情對糧食供應鏈的衝擊,全球恐將面臨糧食短缺危機。消息引發中國多個地區民眾搶購糧食,有人在微信群號召「空下來去超市買點米,囤三個月的糧」。但商務部強調,中國糧食連續16年豐收,去年穀物淨進口量僅佔全國生產量和消費量的2%,完全能夠自給自足,呼籲消費者毋須囤糧。
網民稱囤千斤米
近日中國熱傳一段「市民連夜搶購米麵油」的視頻,據稱事發地是甘肅臨夏,眾多市民連夜集中到售賣點搶購,有些店舖米麵油很快售罄,有人推平板車一次買十幾袋。在日前解除禁足令的湖北黃岡、宜昌、鄂州等地,市民連夜搶購糧油,引起混亂,多間超市大米斷貨。重慶一名女網民留言稱:「我一朋友買了1,000斤米,50桶油,一家三口,孩子三歲,要吃多少年呀?」在江西九江,市民吳女士接到親戚的信息,「全球很多國家都禁止糧食出口了,我擔心大米會供應不足,就買了1,000斤米囤在家裏,你也買一些」,於是就買了100斤大米。市民黃女士也稱,疫情發生後一直在囤米囤油:「不僅擔心大米供應不足,之前還聽說印度蝗災,所以我還擔心大米會減產。」
不少重要的糧食出口國已下達出口禁令,包括越南、哈薩克、埃及等,印度的出口進程也因全國封鎖而陷入停擺。此外,國際大米價格上漲,作為指標的泰國產大米出口價格創六年半以來最高,因主要出口國泰國和越南受乾旱和海水倒灌的鹽害導致產量未能增長。
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衞生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日前發表聯合聲明警示,糧食供應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引發一連串的出口限制,導致全球糧食市場供應短缺。農業和食品行業工人的正常流動受限,食品集裝箱在邊境停留時間過長,都會導致易腐食品變質,加劇糧食浪費。
江西《潯陽晚報》/《新京報》/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