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
對台灣女生向來很有好感,對台灣劇集沒有。除了馬景濤版的《倚天屠龍記》。人家可以進步呀,你以為個個地方像香港?台灣出了《我們與惡的距離》,也出了好到世衞難以啟齒的防疫措施。香港戲院關門之際,唔知點解,你又可以去唱K去打牌。不夠膽,或者不夠無恥,留家試試煲台劇才是不錯選擇。
本來沒有打算看《想見你》。看劇名,好像縮短版《命中注定我愛你》,怕;看劇情,又穿越,未免氾濫。還是看了。因為,伍佰。
不同穿越劇,有不同穿越方法。韓劇《解碼追兇》(Signal),靠部對講機;德劇《闇》(Dark),靠個洞穴。這一齣台劇,靠部Sony Walkman,加一餅伍佰 & China Blue在1996年推出的《愛情的盡頭》錄音帶。這一招篤中我死穴,非看不可。
歌手其貌不揚 男生有共鳴
一個七十年代尾出生的香港屋邨仔,如果10歲左右跟你說最喜歡的音樂是貝多芬或者Michael Jackson,多數是騙人的。還不是譚詠麟或張國榮?最盡加個陳百強。聽來聽去也是粵語流行曲。是直到九十年代初,卡拉OK開始流行,《無言的結局》無厘頭爆紅,聽或唱國語歌才好像不算老餅。之前,王傑在香港出道,也要先有《幾分傷心幾分痴》,才有《一場遊戲一場夢》;明抄王傑的張洪量,《你知道我在等你嗎》成功把倫永亮的粵語版完全擊倒。
再之後,是伍思凱的《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還有齊秦的《大約在冬季》、趙傳的《我終於失去了你》、陳昇的《把悲傷留給自己》、童安格的《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數來數去還有。還好,香港也有四大天王頂住。伍佰是遲幾年的,但一首《浪人情歌》,是所有扮憂鬱扮心酸一句講晒扮大個的中學男生,日唱夜唱的金曲。尤其跟伍佰一樣其貌不揚的,更有共鳴。若干年後,好靚仔好健康好多笑容的劉德華,不知何故翻唱了《浪人情歌》,我每一次聽到,也有點想嘔吐。
《想見你》的過去時空,放在1998至1999年。要找一個歌手一張專輯一首歌曲作串連,即使只限在滾石入面挑選,也有大量選擇。例如周華健例如張信哲例如任賢齊,居然選來伍佰。《愛情的盡頭》這張專輯,隻CD,我當年聽到碟盒全爛,碟面全花,尤其《愛情的盡頭》與《挪威的森林》,每次不快也聽三千次。你要明白,九十年代尾的大學生,小小事也不快:媾唔到女像世界末日,利物浦輸波像死了家人,跟今日的大學生食食吓飯行行吓街會給警察無緣無故拘捕,關心國家大事多於兒女私情,抗逆能力的強弱有很大分別。
校園愛情劇 變奏抨擊社會
伍佰有好幾首耳熟能詳大熱作品,《想見你》偏偏選來較冷門的《Last Dance》。即使找張震嶽的歌曲作配樂,也是《秘密》,非《愛我別走》a.k.a.《愛我啤酒》。新一代台灣人總有一份不肯妥協不肯從俗的傲氣。求神拜佛香港大台不要見到劇集受歡迎,又跟風,以他們的慣性,就算選來王菲舊歌,也會找菊梓喬或吳若希翻唱!看《想見你》,以典型校園愛情劇作起點,中途變成懸疑追兇,到結局揭曉,原來旨在抨擊社會風氣,兜巴摑吳宗憲一樣的廢老:他們視每個人只可跟隨同一軌迹,不似自己所謂成功即算失敗,患抑鬱症等於不夠知足。跟十年前八年前泡沫一樣的偶像劇比較,應該是另一回事吧。至少,劇集內有自瀆場面,有虐貓,有反映現實種種不美好,不是劉德華,的確是伍佰。然後,你開始明白,為何選擇年過三十的柯佳嬿作女主角,要她好像有點勉強地穿上校服分飾年僅十七的高中生,貪她的演技,也不要甚麼P圖界女神。據說,劇集在中國播出時,自瀆給刪走,虐貓給刪走,連女主角話自己第一日來月經,也不容許。一方面不斷進步,另一方面光速倒退。
二十幾年前,我在聽着伍佰《浪人情歌》的同一年,還有聽竇唯的《黑夢》啊,即是收錄了《噢!乖》、《高級動物》、《上帝保佑》的《黑夢》。中國的竇唯。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