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朋友傳來電郵,談到疫情也談到疫情下如何生活。他說擔心大家被當下的疫情所困而失了方寸,忘記防疫抗疫外的生活追求,惶惶不可終日,甚至被恐懼(fear)麻痹了心靈,願意接受一些原本不能接受的扭曲與改變。他特地推薦英國名作家C.S. Lewis 1939年秋天即二次大戰前夜的文章:"Learning in War-Time",認為是及時的提醒。
別讓病毒侵蝕理智與寬容
看罷電郵趕緊在網上搜尋這名篇再仔細閱讀,深覺朋友果真不愧念哲學出身,在世情動盪人心惶恐迷失時仍保持清醒,絕不任由他人包括當權者主宰自己的生活與選擇。C.S. Lewis是英國名作家及詩人,筆下的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膾炙人口,影響一代又一代作者、讀者。1939年秋,Lewis正在牛津教學,當時納粹德國已在歐洲橫行,戰爭逼在家門前,大學生開始陸續被召入伍參軍,牛津校園躁動不安,仍在校的學生充滿快赴沙場讀書何用的質疑與慨嘆。
正當迷惘、失序籠罩之際,Lewis寫下這講稿,提醒所有人特別是年輕人戰爭雖然可怕,但它不是甚麼新的威脅,更沒有改變人類逐步邁向死亡的宿命。而人類從沒有因為吾生有涯而放棄對知識、對美善的追求,仍舊努力了解世事人事,仍舊搜索枯腸編寫優美樂章。他認為,戰爭、動盪不過是人生既有部份,實在沒理由因戰爭臨近而放下向來的堅持,讓戰爭及對戰爭的擔心支配自己的生活,扼殺自我的追求!
Lewis的名篇能打動多少牛津的年輕人不得而知,可他的提醒現在看來仍然非常及時又合用。武漢肺炎的威脅的確深重又廣泛,現時全球已有超過八十萬人受感染,死亡人數超過四萬,有超過30億人陷於不同程度的隔離禁閉中。各國領袖都把武肺疫潮跟戰爭相比,形容它是自二戰以來最大的危機。可就如Lewis當年所言,瘟疫、傳染病跟戰爭一樣,對人類而言不是甚麼新鮮的事,它們的殺傷力巨大,卻同樣沒打破生老病死的循環,沒理由讓任何病毒主導人類的生活,更不該讓對病毒的恐懼侵蝕我們的理智、同理心與寬容,忘卻了知識及美善,或因惶恐而放棄自己的判斷,隨他人、當權者的指揮棒起舞。
從個人層面而言,武漢肺炎疫情雖嚴重,卻不該因此只顧天天防疫抗疫,盯着疫情發展或確診數字,忽視生活其他重要、精采的東西,失卻欣賞美好事物、美德的能力,失去關顧別人的心懷。
應該看到,疫潮下人人受困,但弱勢者、貧困家庭、露宿者處境更惡劣,需要更多的援手。更該看到,疫潮下人人有壓力,可前線醫護人員的心理、工作壓力非同小可,難以言傳。
須提防當權者借勢擴權
還該看到,每一位為市民提供必要服務的上班族,如超市工作人員、餐廳服務員、商店售貨員、公共交通司機與職員、清潔工人……,正因他們冒着相當風險才讓我們的日常生活保有一點點正常的感覺,不致面目全非。在努力保護自己及家人的同時,該記得我們的城市有山有水有自由的氛圍,該明白與他人的身與手保持距離不等如視他人如病毒與危險,更不該丟失對他人的同情、同理心。
從社會層面而言,我們要緊記病毒雖可怕卻及不上心懷惡意的當權者可怕,病毒遺害更遠不及當權者深遠。恐懼從來是當權者愛用的武器,藉操弄民眾對病毒、公共衞生的擔憂,當權者隨時藉機擴大本身的權力,又或濫用手上的權力打擊異議者,加強對社會的控制。上星期林鄭政府為防疫政策加辣,規定四人以上群聚即屬犯罪;可實行起來不但厚此薄彼(針對黃店卻對鄉事派的違規飲宴視而不見),還濫用以打壓市民基本權利與自由。星期二市民到太子站紀念8.31事件,暴警在鎮壓時就威脅以違反防疫規定檢控到場獻花紀念的市民。這怎不是赤裸裸借疫症濫權!
此外,建制派及內地護法無視疫情帶來的不安,近期鼓足幹勁力促盡快就23條立法,顯然想趁市民全力抗疫渾水摸魚,造成既成事實,我們必須提高警覺。
短期而言疫情仍起伏不定,林鄭政府的抗疫措施可能進一步加辣,並對市民的行動自由作進一步規限。我們對這些新措施得保持清醒,小心衡量它們的合理、有效性才該接受,不能因為恐懼而把這個城市及個人的自由空間拱手相讓。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