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的前夕,瘋狂聽了幾小時張國榮哥哥的金曲,「你離開了卻散落四周」在耳邊往返不去,眼前卻是NBA和足球新聞,看看何時有復賽消息。這陣子,稱得上「度日如年」,睇波幾十年,從未試過如此空虛,慘在不止籃球足球,是體壇全面停擺,於是每日上班,既為內容而頭痛,也擔心運動員中招,早前見到爵士孖寶確診,心情更是跌到了谷底。
昨日,不少傳媒都刊出了哥哥歌迷的訪問,其中一位說得很好,「我不喜歡人叫他一代巨星,因為他的影響力不止一代。就算03年已離開我們,還是有很多歌迷在他離世後才愛上,每年文華酒店和康樂廣場的哀悼儀式,都有不少年輕人加入。」
正如在90年代2次3連霸的公牛隊,其強悍同是跨時代,尤其是勇士雖達到了史上最強的73勝,卻又贏不到總冠軍,加上之後衝擊three-peat失敗,讓史上最強球隊的寶座,就獨餘公牛獨坐。
昨日喜從天降,因為疫情關係,公牛97-98最後一季的紀錄片《Last Dance》,將由本來的6月2日,提前於本月19日上映,一連10集,以每周兩集的安排,直到5月17日全部播完。ESPN一眾專家們如Marc Spears、Kevin Pelton、Kirk Goldsberry等,也開了個「圓桌會議」,討論一下他們心目中的公牛隊,也補充了不同細節,讓首次見證公牛盛世的年輕球迷,有個心理準備。
最後封王雖已是22年前的事,但公牛展現超越時代的統治力,在九十年代有多支強隊足以稱霸,由爵士、溜馬到超音速,可是全都在公牛面前俯首稱臣。米高佐敦(Michael Jordan、MJ)和柏賓(Scottie Pippen)帶領兩隊不同援兵,順利達成三連霸,那是極為驚人的成就。而且六入總決賽,六次全勝,從未需要打足七場,絕對是實力的證明,球迷也很難再見到如此強勁的球隊。
公牛的興起,也代表了籃球的進化,由70、80年代聯盟幾乎倒閉,慢慢在MJ的影響力下,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運動;當公牛在96年由Chicago Stadium搬到United Center,當MJ成為聯盟首位年薪達3,000萬美元的球星,都代表這項運動走向真正的職業化。MJ的魔力無人能比,「小鳥」布特(Larry Bird)和「魔術手」莊遜(Magic Johnson)是運動明星,可是MJ卻是國際標誌人物,也令人認識到,原來籃球員也可以去到這高度。MJ的故事,讓後來的所有籃球球星都着力追隨,但連接近都不容易。
球迷也要留意規例的不同。當日史坦(David Stern)在位,未有想鼓勵收視而對規則「量化寬鬆」,hand-checking仍合法,粗暴犯規的容忍程度也高得多。之所以稱公牛為最強,是因為MJ面對前期的Bad Boys活塞、之後的紐約人、溜馬,甚至是體能化的超音速和爵士等,都能不斷得分,無人能阻。在三分未盛行的年代,大家可用的空間更少,去到籃底,更是如同摔角的戰爭,絕非今日籃下的強度可以比擬。
有時我們爭論最好的球員,甚至是最好的球隊,都面對住資訊不相稱的困局,年輕的球迷幾乎可以不斷重溫近十多年的精華片段,但九十年代的比賽,就難以完整去欣賞,所以對球賽掌握較零碎和表面。因應防守規則和強度的不同,當年的球員需要更多的走位,以及更強的身體對抗性,才能在比賽中生存。如當年活塞Bad Boys的打法,今日上陣的話,半場定已悉數被逐。
仙道彬
熱愛睇波,更愛落場打波
http://www.facebook.com/sendoh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