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蒸發千五億恒生單日瀉4% 專家看淡業界前景

銀行股蒸發千五億
恒生單日瀉4% 專家看淡業界前景

【本報訊】滙控(005)「失息」,隨即引起市場對銀行股派息情況的憂慮。恒生(011)及中銀香港(2388)昨率先派定心丸,表明現無計劃更改政策,惟一眾本地銀行股及內銀沽壓仍沉重,昨市值蒸發逾1,500億元。屬收息人士愛股的恒生跌近4%,報127.3元,單日市值蒸發近百億元;東亞(023)亦跌2.8%報16.22元。有資金轉買預測息率逾6.5厘的中銀香港,該股逆市升1.2%報21.7元。
記者:李芷珊

本報整理五間上市港銀派息情況,2019年度派息耗資逾350億元,其中中銀香港及恒生派息合共達311億元;前者將於7月16日派發,後者已於上月派予股東。由於滙控叫停派息,市場擔心子行恒生2020年派息將「凍過水」。

港銀有機會減派息

金管局表示,留意到部份海外監管機構要求銀行暫停派息及股份回購。香港銀行體系資本水平充裕,平均資本充足比率逾20%,遠高於最低監管要求,有能力繼續提供穩定信貸支持香港經濟,故不認為有需要要求香港銀行暫停派息或回購股份。

惟由於經濟前景暗淡,有券商認為港銀仍有機會被要求停派息,以保留彈藥救企業。海通國際發表報告稱,金管局或效法英國審慎監管局,建議港銀今年首三季度停派息,原因包括本港銀行業監管密切關注英、美監管機構做法;香港零售額大跌、失業率急升,政府及金管局希望銀行可為中小企提供更多幫助等。若據股息收益率計算,該行料恒生及滙豐將受最大衝擊。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指,港銀停派息機會很微,反而減派息機會存在,「若疫情對環球、香港經濟的影響較預期長遠,未來一、兩個季度收入大減的話,管理層就有可能(減派息)」。他看淡銀行股前景,因為跟經濟前景敏感度太高,欠反彈誘因。至於基金沽滙豐後換馬,會否對港銀或內銀有利,他認為好處非常小,「現時市況不明朗,基金會揸較多現金;另外部份投資者贖回,亦令基金持倉減少」。

內銀四大行同跌

內銀股亦受行業消息拖累,四大行同跌,建行(939)及工行(1398)跌逾2%。相比外資銀行及港銀,內銀派息變動理論上較細。

事實上,作為內銀大股東的中投及財政部,近期需要資金抗疫,而內銀面對資金壓力,可透過供股、發行可視為資本的境內優先股、永續債及二級資本債券等方式應對。據內媒統計,四大行去年合計利用以上方式集資約7,000億元人民幣,以補充大額放貸所需要的資本。

恒指昨日表現疲弱,收報23085點,跌517點或2.19%;國指報9404點,跌189點或1.98%;成交1,312億元。大市沽空比率約13.5%,與上日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