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職業體壇何時開始減薪潮? - 丹尼爾

THURSDAY:職業體壇何時開始減薪潮? - 丹尼爾

何時?NOW,骨牌效應已經開始。各地職業體壇減薪潮只是時間、而非會否問題。在欖球界,減薪潮已經殺到。繼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欖球總會高層減薪或「延薪」(wage deferral)、澳洲欖總裁員4分3員工後,紐西蘭欖總所有員工未來3個月將減薪4成,並正與球員磋商。紐西蘭欖總警告:預計因武漢肺炎而有可能損失最多約一億紐元的收入,最壞打算是3屆世界冠軍All Blacks以及國內5支Super Rugby球隊今年將不能比賽。

足球呢?英超熱刺(圖)跟隨紐卡素減薪步伐,550名非球員員工包括主席利維被減薪2成;意甲班霸祖雲達斯一隊與教練團,包括基斯坦奴朗拿度與沙利等同意停薪四個月;領先英冠的列斯聯球員自願「延薪」,周薪超過6,000英鎊的伯明翰球員被要求未來四個月減薪一半。英超球員呢?球員工會周三與英超及足總開會商討。何以要減薪?Well,歐洲球會有五大收入來源,缺一不可:(一)門票、(二)贊助、(三)電視轉播、(四)歐洲足協獎金以及(五)球員買賣。

假如英超各隊以閉門或訓練營式閉門作賽以完成餘下賽季,何來門票收入?在可見將來,何以見得贊助費收入不會減少?假如英超不能完成賽季,何以見得電視台不會討回7.6億英鎊?假如歐洲賽延期也未能舉行,何以見得歐洲足協會派足獎金?何以當代球員的轉會費以億鎊計?何以球員周薪以數十萬鎊計?何以見得這一切將可永續?何以這一切是正常?少了直播就少了收視,少了收視就少了市場,少了市場就少了價值,少了價值就少了轉播費,少了轉播費就少了收入,少了收入惟有減少支出。水漲船高,何以水退船不低。不過,這絕對不應該成為香港球壇減球員人工的借口。

體育主持 丹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