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中小企要求政府補償

餐飲業中小企要求政府補償

【本報訊】政府上周六晚針對餐飲處所推出抗疫措施,中小企食肆苦不堪言。中小企食店聯盟召集人、公民黨林瑞華聯同多名中小企老闆召開記者會,批評特首林鄭月娥與身兼行會成員的飲食界立法會議員自由黨張宇人只顧大集團利益,「係咪要成個業界陪葬?」他們要求林鄭盡快與中小企業界會面,並提出具體補償方案,包括承擔人工、舖租約八成開支等。

本身經營火鍋店的林瑞華指,小店在疫情下營業額本來已跌三四成,加上新社交距離措施,營業額跌幅高達七成,部份酒吧、火鍋店甚至損失九成生意,據他理解,逾百間食肆因為疫情及新措施停業。

新措施僅大集團可實行

他續指,餐飲業中小企舖面一般只有約500至1,000呎,以吧枱格局經營的拉麵店為例,根本難以實施社交距離措施,希望政府盡快提出補償方案,「唔係去酒樓一個客都冇就話大家都好接受」。他亦質疑張宇人未能代表業界,由行政會議通過的新措施只有大集團能承擔,「夠唔夠膽帶佢落嚟我哋舖頭?」出席記者會的多間食肆東主及負責人都說,新規定難以實施。在荃灣經營茶餐廳的姜先生說,其店舖僅約500呎,本來10張枱可容納30人,新措施下只能安排客人坐於四個角落的卡位,同時間只能做約八人生意。他要求政府賠償,「做少一半咪賠一半,最基本」。

對於林鄭指將推逾百億第二輪抗疫紓困措施,早前曾受惠首輪基金、獲約50萬元資助的水果茶代理商劉先生批評,政府一直推「半熟方案」,希望政府三思後果,「諗清諗楚,唔係大家有乜反應再去adjust(調整),變咗真係我哋幫佢埋單」。自疫潮爆發後,他每月虧損七位數字,至少50萬元一個月,一輪現金援助只夠補助一個月損失,認為政府與其限制營運,倒不如全面關閉,大舉遏止疫情擴散,讓業界更有效管理。
■記者梁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