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講趣】
《頭條新聞》的角色深入民心,也叫人好奇:架着一副墨鏡,陰陽怪氣的太監「小豪子」,卸下了那件紅袍清裝,本身是個怎樣的人?帶着這疑問跟曾志豪訪談,只見他充滿急才又熱情洋溢,三秒內便立刻演繹出記者手上的新聞素材。再訪吳志森,這位在台上嬌聲嗲氣的太后,私底下卻冷峻嚴肅,「《頭條新聞》是主流媒體中的政治漫畫,雖然每個角色都不是真實的,但卻又比真的東西更真實。」一語道破這經典節目的特色:所謂的嘲諷手法,不是警隊眼中的「抹黑」,而是一種政治諷刺作品的體現(political satire)。
揭開《頭條新聞》的神秘面紗,原來此節目的劇本都是由曾志豪主力撰寫。為了緊貼時事,每次劇本也要很快定案,以星期五傍晚出街為死線,星期一至三,他會先跟拍檔吳志森各自沉澱、挑選當下的新聞大事,星期四中午開會,下午三時半寫好大綱,曾志豪便會拿着這份大綱,在外面找地方坐下來,默默地寫稿。《頭條新聞》時間總長約二十分鐘,吳、曾兩人的唱戲卻已佔七至八分鐘左右,「每個gag都不會超過兩分半鐘。越拖得長,gag就會減弱。」
曾志豪創意洋溢,思潮如一匹奔馳的馬,「最高紀錄,試過六點左右已交了稿給監製,但後來卻發現寫得太快,不夠精闢。」隨警察對節目的投訴增多,加上觀眾期待主持過招,曾志豪笑言,他花了更多時間「耍功夫」,就算下班了仍埋首度橋、反覆思量,成為其在平日湊仔以外的繁重任務,「我一寫,就寫到晚上十時才會寫完,但可能才寫了兩稿。餘下一稿可能休息一下,回到家中再寫。」 他又指有時星期五,遇上突然有重大新聞,即使臨開播前,他也會修改內容,甚至重寫劇本,「大概只有一個多小時,然後即刻埋位做戲。」
志森志豪 互補關係
吳志森則笑稱個人的角色是勒住這一匹野馬,分辨甚麼是good taste或bad taste,「我對某些事情比較敏感,有時一看便說,這不能做笑話。例如去話人的缺陷或病症,是不行的。」這時他的角色就像報紙中的編輯。有時吳志森也用自己的人脈來收風,驗證一些素材的內容。
曾志豪直言,他與前輩森哥是「互補」的關係。吳就坦言自己在主流傳媒混過多年,會比較懂拿揑甚麼內容會惹來政府部門投訴,「從前香港仍比較開放和包容。我拿揑的標準應該沒事,不會被抽秤 、不會被投訴。」他嘆道:「但今天你見到,無論我怎樣拿揑,也會被人投訴。」
政評要尖銳 不能「偽中立」
事實上,《頭條新聞》自啟播三十年以來,一直惹火又具爭議性,曾有左派人士如徐四民批評節目「陰陽怪氣」,也有權貴如董建華指它是「低級趣味」,如今在軍警橫行的年代,更首次有警務處處長兩度去信港台,指節目與事實不符及造成意見誤導。
「以廣播處處長梁家榮的說法,《頭條新聞》從來不是新聞。」吳志森解釋,嚴格來說,《頭條新聞》是評論節目,運用誇張化的形式把新聞表現出來,但當中素材必須經過核實,「即使屬於政治漫畫,用誇張詼諧的手法去表達新聞也好,都要fact check。」他又指編輯團隊把每隻字都審核過,才會播出街。
那麼意見是否需要平衡?他指評論要尖銳,絕不能「偽中立」,借用英國八十年代的政治喜劇《Yes, Prime Minister》(首相你想點)來說,它的主旨既然是諷刺皇室或官員的偽善,那就不會突然穿插嘲諷在野派的橋段,否則就會淪為四不像。「你叫我們各種意見打五十大板,對不起,我們沒有扮演這種角色。慢慢把尖銳的稜角磨平,笑話不要去太盡 ,結果就不好笑。」
「小豪子」曾志豪就定義《頭條新聞》為一套喜劇,如周星馳或許冠文電影,甚至是黃子華的棟篤笑般,只是內容換成了新聞,並用上黑色幽默來揶揄社會大事。「我們都是做傳媒,除了逗人一笑外,還表達了我們的觀點。」 這也是它與嚴肅節目《視點31》的最大分別。對於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如臨大敵般投訴節目,他無奈道:「現實很多事情都改變不到,不笑還可以做甚麼呢?」
「三萬警」有冇武警 未能證實
曾志豪也不諱言,隨外界投訴漸多,承受的壓力也漸大,「度橋或構思題材,明明只應考慮公眾,或好笑與否,現在真的要諗埋警察。」他舉例,早前收到警隊的投訴信,每一頁紙都質問一細節,「可能節目提及『大量』警察,對方覺得『大量』此詞彙用得不對,又投訴一句。你這句似乎暗指甚麼,又highlight那一段。」
曾志豪怔一怔, 「想到這裏就會頭痛。那不如算了,反正這gag又不是那麼好笑。」他堅持說真話,但考慮的事情多了,就如引用路透社的數據,以前林鄭於酒會上的「三萬警」外洩錄音可立刻拿來做笑話,但早前武警混入香港時,他卻再三猶豫,只因資料未經證實,「現在會審視一下,這事是否不能被挑戰,或被辯駁。」他補充,「當然也有另一因素,因為『三萬警』當時已被全港流傳。」
吳志森說,一個政治諷刺節目,若自我審查會流失觀眾,「你問我有沒有?我不知道,因為它是無色無味無臭,但我擔心長此下去,會有這情況。」他又沉穩地分析,自從警隊投訴港台以來,左派人士、建制派均紛紛四出搞抗議向港台施壓,「以我見解,他是想用《頭條新聞》打開缺口,總之要把香港電台置諸死地。」
吳志森表示一定要守住,若任由缺口打開,便會侵蝕新聞自由、言論自由,「最後連說笑話的自由也沒有。」 他又指《頭條新聞》最大的保護者是「民意」,包括十萬人簽名聯署撐港台,以及每集以幾十萬計的瀏覽量。曾志豪說,見到網民的踴躍支持,絕不會輕言投降,「若問這節目或香港電台會否被孤立?我會說,也許節目會被權貴孤立,但我們與民眾很connect。」
記者:陳娉婷
攝影:郭于祺、林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