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武漢肺炎令本港零售業陷入大蕭條,零售數據創史無前例最差。政府統計處昨公佈,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27億元,按年大插44%,差於市場預期,已連跌13個月。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早前訪問二千名商戶會員,已有逾六成會員考慮在3及4月暫停營業,料涉逾千間商舖。
記者:李芷珊
疫情打擊消費意欲,加上政府實施「禁聚令」,零售管理協會對於未來數月的零售情況仍然悲觀。謝邱安儀表示,隨着香港出現第二波疫情,料3月及4月的零售生意跌幅仍高達三至四成。她稱,若疫情受控,5月零售表現或較4月改善,但由於黃金周的高基數效應,屆時亦有機會按年錄得跨張跌幅。
業主僅唧牙膏式減租
面對市況慘淡,謝太多次呼籲業主減租與商戶共度時艱。她稱,目前業界與業主商討減租的情況不理想,雖然個別地產商稱有三至五成的租金減幅,但形容「係逐個月唧牙膏咁唧出嚟」,無論減租的闊度(百分比)和深度(月份)都不足夠,亦未有任何業主提及5、6月會減租。
單計2月份,屬第一大重災區的珠寶首飾及衣服類別,分別按年跌78.5%及71.2%。第二重災區,即百貨公司及化妝品類別跌幅亦近六成。謝太坦言,重災區商戶的生意跌幅高達八成,但業主僅減租一至五成,「點頂呢?真係捱唔到」。
她亦提到,大部份商戶明言在租約期滿後結業,「走得就走」,部份租約未完的商戶亦寧願關門,以節省人工及「燈油火蠟」。
政府早前宣佈向零售業發放56億元援助,謝太認為此舉能幫助中小企,但資助計劃同時設有38間分店或300萬元上限,令聘請最多員工的連鎖店未能完全受惠,料受惠的零售從業員不多於六成。若政府能加大援助,她期望可從租金及人工兩方面着手,如參考外國補貼員工薪金。
按零售商主要類別計,今年首兩個月合計的銷貨額與去年同期比較,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跌幅最大,按年跌58.6%。其次為服裝按年跌49.9%;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跌43.1%;藥物及化妝品跌42.7%。汽車、電器等類別跌幅亦逾兩成。市民減少外出,令超級市場貨品銷貨價值上升11.1%。
謝瑞麟銷售急挫88%
謝瑞麟(417)昨亦發出盈警,預計截至今年3月底止年度錄淨虧損不少於8,000萬元,上年度純利為5,400萬元。而今年2月的零售業傳統旺季,其營業額更預期按年下跌88%。集團表示,將繼續與業主商討豁免租金或減租,並正重整零售網絡(包括關店)令盈利貢獻到可持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