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日每天都錄得源頭不明的本地感染個案,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3月下旬共有33宗本地個案,佔同期個案的5.8%,而在3月15日或以前則有21宗,佔同期個案的14.%。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表示,近期本地個案大增,與早前留學生回流潮有關。
袁國勇倡做社區測試
本報翻查紀錄,發現3月16日至31日期間,計及昨日公佈的唱K群組首位病人,共有33宗本地個案,即平均每日有2.1宗,佔同期個案的5.8%,對比1月23日出現首宗個案後至3月15日,僅有21宗,平均每日0.4宗,佔同期個案總數的約14%。目前絕大部份本地個案均無法追蹤源頭。
梁子超認為,近期來源不明的本地個案數字急增,與早前留學生的回流潮有關,將很多外地病毒帶回香港,進入社區,出現網絡式散播,導致無法找到源頭,但本港的本地個案數字未算嚴重,仍低於新加坡,但強調港人需要做好戴口罩和增加社交距離等措施,避免群組爆發個案,令病毒在社區中浮現或自然清走,「如果14日阻止唔到交叉感染,(禁止聚集及限制食肆)措施就要不斷延長」。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指,自1月起本港已進行9萬個武漢肺炎病毒檢測,即平均每百萬人進行1.2萬個測試,高於韓國的每百萬人進行7,000多測試,亦可能高於新加坡,自誇是亞洲最高,屬於亞洲前列。
相對香港,韓國在病毒擴散較早段介入大規模測試。梁子超指,韓國讓經過爆發地點的人士接受測試,盡量在病毒於群組層面受到控制,但香港的爆發不如韓國集中,難以仿效,而上月19日起才大量針對回港人士進行測試,之前亦有病者進入社區。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社區必須做做大量測試,包括為症狀輕微的人,「1,000人做測試捉到2、3個已經好好,但依家做唔到,繼續喺社區傳播」。
■記者曾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