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爆發病毒之初,封鎖消息,外界所知有限;憑着從武漢返回日本、香港、泰國等地旅客的確診個案,英國帝國學院的傳染學專家們推斷當地有超過七萬人中招,數字跟後來官家公佈的貼近。一戰定江山。他們及後的駭人推算──將有50萬英國人、220萬美國人中招──傳媒照單全收,且以此為據詰難約翰遜、特朗普的佛系抗疫策略,觸發180度的改變。隨諸而來的一切都是歷史了:意大利帶頭、英美仿效,鎖國、封關、罷市,至今全球超過一半人口宵禁、經濟癱瘓、東京奧運延期。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信焉。
帝國學院的KOL們不以改變全球抗疫策略為滿足。美國兩萬億美元的經濟延命措施出台,他們公佈新的、更駭人的推算:「放任自然」(Unmitigated Scenario),全球將有70億人中招,單是今年將導致4,000萬人死亡!其可怖之處實非駭人二字所能形容:全球總人口78億,每年平均大約有5,600萬人死亡;推算如若準確,全球將有九成人中招,今年的死亡人數將較往常躍升七成!有可能嗎?
病毒的殺傷力說不得笑。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也帶了天花病毒到美洲。結果?九成印第安人遭殃,幾近種族滅絕。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導致全球四分一人中招,估計當中五分一人──為數達一億──死亡。按帝國學院的推算,武漢病毒的傳播力勁過西班牙流感多矣,殺傷力可有所不及。此驚天動地泣鬼神的推斷以何為據?
主觀意願。他們那17頁報告隻字不提何謂「放任自然」。望文生義,執權者許是對一個個中招的人視若無睹,一般人亦不趨吉避凶。有可能嗎?現實是毋須任何人下令,口罩、消毒劑、洗手液、廁紙、食米……給搶購一空。不辯的事實是,一旦察覺勢色有異,人們都自我裝備以抗疫。70億人中招、4,000萬人年內死亡的推斷基於「放任自然」的假設,假設差之毫釐,推算謬之千里。堅離地的假設將衍生何等推算,不必細表。
數據欠缺 推算靠估
帝國學院專家們深知假設的角色吃重。17頁的報告是以用上四頁篇幅細說各個假設;不少是大膽得叫人咋舌。眾所周知,病毒靠飛沫傳染,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接觸是傳播病毒的關鍵。接觸的形式、頻率因文化、年齡、性別、生活方式等因素而異。專家們如何掌握全世界78億人的社交活動、化為數據、構建電腦模式,進而制訂家居隔離、人與人之間維持1.5米區間等移風易俗的政策以緩和病毒的殺傷力?
專家們承認欠缺好些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數據。怎麽辦?借用其他地方的數據補其不足。欠缺美國和加拿大的數據,不打緊,英國有,以之頂檔。沒有南非的數據,拿誰的來頂檔?估不到吧?中國大陸。專家們沒有解析這般借用的原因,然而14億人,南方跟北方固然風俗迥異,各處鄉村各處例,即使果是有人普查過全國的社交活動,編成統計數據放了上網──是的,他們只用網上現成的數據──專家們又該以此為準,甚至將之轉借給南非,推算病毒的傳播途徑和速度嗎?
死亡數字與醫療設施的多寡優劣息息相關。欠缺個別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數據嗎?不打緊,他們估算過中國有多少確診者住院及其致命率,於是「監粗來」──一組數據世界通行,假設所有國家的醫療設施、感染率等跟中國一模一樣。結果?推算結果不難高估了某些高收入國家、低估了一些低收入國家的死亡數字。偏差有多大?專家們諱莫如深。
一味靠估所謂者何?負責推算的Neil Ferguson教授坦白道來:跟執權者說病毒傳播率有多高、多快是沒有用的。70億人中招、4,000萬死亡等具體數字則能驅動阻截病毒擴散的政策。換言之,大數據、電腦模式並非科研工具而是影響決策之利器。只消披起科學家外衣,瞎子摸象亦能掀動民情迫令政客認真對待。資訊時代,精於玩電腦大數據魔術的KOL其威力大矣哉。
楊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