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專題:武肺入侵 後知後覺輕率害死意大利

國際專題:武肺入侵 後知後覺
輕率害死意大利

意大利的武漢肺炎疫情歐洲第一,箇中原因有不幸亦有政府失策。未能追溯病毒源頭未必是為政者之過,但圍堵政策漏洞處處、淡化疫情令民眾也輕視之,以及醫療系統本身千瘡百孔,他們卻難辭其咎。

意大利1月30日公佈首兩宗確診例,患者是中國遊客,同日起來往中國航班停飛,翌日全國更進入緊急狀態,但政府迅速的行動未能阻止病毒肆虐。

意國疫情擴大之快令不少科學家認為,病毒最遲1月中已悄悄入侵當地。公共衞生專家學者卡塔貝洛塔分析,初期病例沒被察覺或因有病徵者並無接受相應的病毒測試,病情輕微者甚至沒求醫;有求醫的亦可能被誤診為流感,因當地正值流感高峯期;而接收他們的診所或醫院,之後就成為病毒擴散黑點。

官方公佈的首宗本地感染個案或正是一例,患者2月18日到後來的重災區、北部倫巴第大區城鎮科多尼奧(Codogno)一醫院首次求醫時,被告知毋須入院,數小時後他再度求醫才獲准入院,但那時已將病毒傳染給醫護人員等多人,而他本人無直接接觸中國人。

隔離中國兒童被指排外

意媒更指,科多尼奧某醫院在該超級傳播者出現令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前,普通肺炎病例不尋常地多。值得留意的是,倫巴第與中國的商務往來冠絕全意各區。而早在1月已有右翼政治人物要求當局隔離北部一些從中國度假回國的學童,但由於他們多數是移民,方案被自由派批評為排外,政府亦沒作理會。

表面上,意大利政府果斷推出圍堵措施,但實行不嚴謹且太遲。當局先封城鎮、再封大區,最後封全國,卻總是慢過病毒散播,關鍵的3月8日北部封城令仍容許工業、農業、運輸等繼續運作,命令公佈前更有傳媒露口風,令該區不少人逃往南部播毒。

意大利經濟本身不景,米蘭博科尼大學衞生專家隆哥指國家衞生局資源不足亦可能是加劇疫情的原因。他指公營醫療平日應只維持80至90%運作,其餘的要留給緊急情況或部份病症高峯期,但「意大利的醫療服務長期可能以95%運作,在武漢肺炎來襲前壓力已很大」。意大利每年只把國內生產總值6.8%投資到公共醫療,比德國、法國等歐盟國低。

意大利總理曾淡化疫情

為阻止經濟進一步疲弱,總理孔特等高官在控制疫情的關鍵初期試圖淡化其威脅,指恐慌會損害國家形象。孔特曾訛稱意國多人感染皆因當地接受測試的人較多,但有指僅重症者獲檢測機會;倫巴第首長芳塔納2月25日仍指武漢肺炎「只比一般流感嚴重少許」,翌日當地更放寬僅實施了三日的食肆及酒吧禁令;執政民主黨領袖津加雷蒂同期呼籲民眾別被疫情「改變習慣」,在社交網站Instagram上傳與人碰杯片段,未幾卻宣佈「中招」。而政客胡謅的後果就是,當政府認為有必要全面封城時,無法說服民眾遵守規定。
美國《紐約時報》/《時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