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從「一人一籃」到「一人零籃」 - 喬靖夫

MONDAY:從「一人一籃」到「一人零籃」 - 喬靖夫

有留意我社交賬號的朋友應該都會知道,我一向有早上獨自去街場練習射球的習慣,這是做自由工作的福利,實在非常享受這種寧靜獨處的時光。自從疫症危機這星期在香港漸又變高,練球就更加小心,原本相約隊友打球和小組訓練的活動都暫時全部叫停,自己練習也盡量提早出動,而且只選weekday最少人時段,務求最安全地「一人一籃」鍛煉,不必與人接觸。尚幸住處附近的花墟公園有全場三大個,空間充裕,還沒遇過無位的掃興情況。

不過到周末政府推出進一步防疫措施,一聲令下就把全香港運動場都封閉。林鄭政府因為政治因素,疫症初期行動遲緩,直到今天亦繼續拒絕停止中國大陸人到港,「封框不封關」,令人憤怒。不過怒歸怒,面對實際的爆發危機,我們還是要切實去做各種事情自救。確實我又在前幾晚經過球場時目睹,在這關鍵時候仍有很多年輕球友,沒顧忌地大量聚集鬥波跟隊,這無疑是頗具風險的行為。一刀切固然不是最理想,但我也想不到以康文署的人手資源,有甚麼其他管理措施可以防止這種群聚。為了最終的公眾利益,大家還是忍「波癮」於一時,期待疫症回落之日吧。

沒有了籃框,也不代表不可以練球,「一人零籃」,也就趁這時候加強一下個人控球運球技術,集中做體能補強鍛煉,也是一途,而且所需空間不多。逆境亂世,更加不可以怠惰,保持身體和精神狀態,維持生活紀律,應對之後可能出現的更多挑戰,這點至關重要。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