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巧合參與一個問卷調查,想要看看疫情歲月大家的心理狀況,不料被大量的負面答案擊中。這些天尚能快樂自處的人看來很少,秘方是規律化的生活,節制地吸收信息,以及「不要想太多」。而狀態不好的人雖各有各的難過,但超過一半人都寫下類似「覺得自己沒用」這樣的字眼。其中有人需要工作來不斷證明自己,home office的孤獨可以忍耐,但一個星期也做不完一個任務的停滯讓他發瘋;有人天天看社交網絡看別人的成就與姿態,看到自慚形穢,低到塵埃裏不敢起身;有每晚都恨自己懶惰、發誓明天要重新開始,早起,健身,看一本書,但鬧鐘響後,還是告訴自己算了,反正全世界停擺,明天再說;有不得不和政見不合、性格不合的家人朋友住在一起,天天風刀霜劍下被不斷提醒「你就是不行」……
太多太多,不勝枚舉。細細看,這些抑鬱其實並非起於瘟疫,恐怕早已有之,只是以前我們有整個世界可以轉移自己的視線。但瘟疫中我們把自己關在家裏,無處可逃,被這些自我攻擊重重包圍,喘不過氣來,最後一招就是自暴自棄:我就是沒用。可如果你誠實,也會知道自暴自棄的解脫長不過一夜,第二日又開始循環。藥在哪裏,藥還在我們自己身上,在心的某一處,要靜下來一層層慢慢找,你到底在怕什麼,難過什麼,又捨不得什麼。換個角度看,困住未嘗不是一個機會,逼着你不能去別處做鴕鳥。慢慢來,別急,反正整個世界都停擺不是嗎?這是難得的屬於自己的時間,無論有多麼自我厭棄,請堅持一下,終於開始和自己對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