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聚令生效灰色地帶多 政府指守法靠「常識」

禁聚令生效
灰色地帶多 政府指守法靠「常識」

【本報訊】沒有民意認受的特首林鄭月娥,頒佈了一項沒有科學基礎的抗疫措施,展開沒有群體生活的14天。禁止群組聚集法令今日生效,任何人在公眾地方進行多於四人的群組聚集會被罰款甚至監禁,法令沒有清晰指引,路祭可以多於四人,掃墓不可以;婚禮可以20人一起,婚宴不可以。對於記者提出的種種疑問,官員模稜兩可說:「大家要用常識去處理。」
記者:張文鈴 袁楚雙

為期14日的新措施今日凌晨開始實施,根據《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群組聚集)規例》,為預防、抵禦、阻延疫症傳播,禁止在公眾地方進行多於四人的群組聚集。規例作出12項豁免,搭車、工作、求診、喪禮、結婚等情況下仍可聚集多於四人。

食物及衞生局昨日舉行記者會,局長陳肇始表示,本港疫情今個月有迅速變化,未來兩星期是重要的抗疫時刻,今次訂立法律框架是不希望見到有社區爆發,呼籲市民自律。食衞局常任秘書長(衞生)謝曼怡指出,法例同時已訂下框架,容許政府作出更多限制餐飲業及娛樂場所的規例,包括禁止堂食、限制餐飲業營業時間,以及限制娛樂場所運作模式和營業時間,但暫時未推出。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康文署轄下遊樂設施昨被工作人員以膠帶圍封,小朋友需暫別「放電」好去處。謝榮耀攝

專家:未達社交戒嚴程度

現場記者提出多個情境題,例如拜山、排隊、搭電梯、等過馬路,若多於四人一起會否犯法?食衞局副秘書長陳偉基說,群組聚集定義不單只看廣義,要視乎當時環境及情況,例如聚集時是否有溝通或交談、是否有組織或做相同事情等,「有好多唔同場景,我認為大家都要用一個常識去處理呢件事情,我諗最終大家要停一停、諗一諗,成個規例嘅精神其實係希望禁止人群嘅聚集,避免傳播」。

規例其中一項豁免是「共住的同一戶人所進行的群組聚集」,例如一家五口一同外出購物散步不受限制;婚禮是另一項獲豁免聚集活動,只要不多於20人,前提是婚禮上無供應食物或飲品;喪禮與路祭亦不受人數限制,但掃墓則不能多於四人同行。

港人登山總愛呼朋喚友,理論上八個人只要分開兩組前後腳即可,但陳偉基指出:「當執法人員見到同一個地方,如果有兩組人一齊聚集,而距離好近都可以作出驅散。」陳肇始強調:「唔係真係想拉人或告人,呢個唔係目的,目的係畀重要信息社會,未來14日要比較克制,大家做到同心抗疫。」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認為,新措施屬於中度增加社交距離,但未達「社交戒嚴」程度,措施生效14日後若仍出現源頭不明的群組個案,就要考慮進一步加強管控。

中文大學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新措施可以拉闊社交距離,減低病毒傳播,「(防疫)大家係要有啲代價」,惟擔心政府是否有足夠人手巡查娛樂場所和食肆。他指早前多人違反隔離令外出,「初初冇乜人理(隔離令),直到多人舉報、傳媒大篇報道,政府先擺出嚴厲姿態」,因此期望政府今次要嚴厲打擊,對商戶具阻嚇性,措施才能奏效,「如果大家都嚴守新措施,兩星期後會就會睇到成效」。

議員憂執法人員「搞黃店」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指,新措施原意是好,惟指引不清晰,存有不少灰色地帶,「唔明點解閂派對房間,但唔閂麻雀館同卡拉OK」。他更憂慮新措施成為政府的打壓工具,「會唔會有執法人員有藉口搞黃店?」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黃碧雲稱,公眾對新措施仍存有疑惑,「點解有啲多過四個人唔得,有啲又得?標準唔係好一致」。她認為,由於市民不信任警察,若警察執行新措施時濫權,可能會出現更大型警民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