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字通三千年 - 陶傑

八百字通三千年 - 陶傑

中華民族為何不可能成就為與西方一樣的科學民主現代化?

原因有很多,三天三夜說不完。魯迅驗證的民族奴性劣根性,為其一。二千年制度以秦始皇法家的黑暗帝制貫穿,為其二。中國象形文字,只適合感性的想像,與拉丁語為骨幹的西洋文字,無法培養出理性邏輯思維,為其三。

最重要的是:西方文明源自於三千年前的希臘,與中國的春秋約同期。但西方的希臘文化初心,一開始就以「求真」的目標。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在雅典的星空下,就一個問題翻來覆去的探究邏輯和哲理。而孔子孟子和他們的學生,卻就所謂「仁」的一個人性善良之概念,浪費太多時間。

西方以希臘為宗,以「求真」為目標;中國以孔孟為軸,以「求善」為志趣。西方的文化從此開創出科學型,而中國人沿孔孟那條線,最多只在「倫理型」的軌道滑行,無法超越。

西方希臘羅馬之後,經歷教會中世紀的政教獨裁,很快就擺脫此一反動而文藝復興。中國不同:儒家倫理的仁學,很快就被秦始皇的商鞅的法家殘酷的統治術永久鎮壓。

從此倫理型的中國文化講道德,慢慢變成書本上士大夫背誦的一套,在中國人的現實生活裏,化為太監宮女、拍馬屁告密的另一支,今日中國人喜歡看的電視劇,除了抗日神劇,即滿堂妻妾工心計爭寵於帝王之宮廷電視劇,乃造就成今日的那種民族智商。

當然,有一個叫做台灣的地方,實現了民主。但當他們變成西方的民主自由制度之後,他們就叫自己做台灣人,對不起,不是中國人。

這種所謂三千年文化,瞎子也看得出,去到二十一世紀,早已霉爛不堪。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隨着孫中山與胡適,歷史給了中國人一次機會,但機會被自己浪費。什麼大躍進、文革、解放思想、提倡真話之類,講都講到口臭,王大媽纏腳布般不必再數落重複。

總之既然一百五十年都不行,還選擇了列寧毛澤東那一科,回過頭來還是要皇帝,恭喜你:就像一個讀書留級多次的學生,此生勿再奢望能考進牛津劍橋,除了給這兩家大學送錢,送很多很多的錢。

三千年來的發展,加上二十一世紀的挑戰,為何弄出了一場武肺全球化大瘟疫?不必一千萬字從頭論述。

八百字的專欄,不無遺憾地,就可以令錢穆胡適到今日之劉曉波任大炮全部Shut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