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之道】食玩讀瞓以外運動吓啦 親子瑜伽強心健體

【教養之道】食玩讀瞓以外運動吓啦 親子瑜伽強心健體

疫情未見退減,小朋友長時間停課、停興趣班、停運動。天天留在家,卻要停課不停學,那只好停課不停食。小朋友侷促家中、在食玩讀瞓又缺乏運動的生活模式下,做瑜伽能簡單地有益身心,既可以鍛煉身體、伸展肌肉,又可平和情緒。有親子瑜伽導師表示,父母和子女一起做瑜伽,講求溝通和信任,能幫助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一些小朋友長大到8、9歲之後,會開始少了和父母擁抱、依偎,相處上亦可能多了磨擦。親子瑜伽透過共同進行瑜伽動作,可以重建親密感和信任感,而且處理得好,小朋友會覺得好好玩。」親子瑜伽導師朱傲雯(Olmen)曾任空姐八年,後來愛上瑜伽並成為瑜伽導師。她說,瑜伽並不是成年人的專利,小朋友由於肢體柔軟,反而能夠輕易做出很多成年人做不到的動作。

這些動作,包括一字馬、大字馬,「甚至把腳放上頭,用腳掌放在耳朵旁扮打電話,對小朋友來說都是輕而易舉。有些只有幾歲的小朋友,連拱橋都輕易做得到。」停課前,Olmen在一間國際學校的幼稚園教小朋友瑜伽,在她的私人親子班裏,學生年紀最小的只有3歲。

練呼吸排廢氣 改善專注力

「和小朋友一起進行瑜伽練習,前提是需要令他們覺得好玩。最好是以遊戲方式,引領他們做出瑜伽動作。」她說,雖然有些瑜伽動作能鍛煉核心肌肉,但小朋友練習瑜伽並不以鍛煉肌肉為主,反而是藉動作來讓他們學習呼吸,改善專注力和手腳協調能力。

「瑜伽很重視呼吸,呼吸練習對小朋友很重要,可以幫助他們吸入更多氧氣、排走更多體內廢氣,暢通呼吸道,連感冒出現的次數也會少一點。」 Olmen說,家長可以請小朋友張開手掌,假想手中有隱形蠟燭,然後用鼻大力吸氣,再慢慢用口大力呼氣。這呼吸練習很簡單,但久而久之,練習純熟之後,卻是一個能夠緩和情緒、平復心情的好工具。

疫情長假下,小朋友食得多又缺乏運動,在家和父母練瑜伽就有助肌肉伸展。

伸展動作通腸胃 入門動作齊齊做

另外,一些具伸展性、及按摩腹部的動作,也對小朋友身體有好處。疫情停課期間,多吃零食又停了運動,食滯或腸道不通問題常見。按摩腹部的瑜伽動作能達到腸道暢通的效果,如廁不順的問題也隨之改善。

不過,Olmen提醒父母若要在家和子女進行親子瑜伽,除非自己平日有練習瑜伽的習慣,肌肉有一定強度,才適宜和子女進行一些較複雜的動作。「例如有些動作是要家長瞓在地上,然後把小朋友抬高,這些動作講求肌肉力量、落點位置準確,否則容易令雙方受傷。」至於一些簡單的入門式動作,例如平衡感練習、伸展練習、樹式練習,就算身為瑜伽初哥的父母都可以在家和子女一起進行。「只要鋪一張瑜伽墊或軟墊,在家找個較空曠位置,就可以了。」

第一式:小樹與大樹

1.家長拖着小朋友的手,平排站直

2.兩人把向外那邊的腳,慢慢抬高,將腳掌放在另一隻腳的大腿位置

3.停留10秒(視乎能力可延長至20或30秒)

4.慢慢把腳放下,兩人調換位置站直,換另一隻腳,重複以上動作

5.每次可做2至3組

好處:可鍛煉小朋友的專注力和平衡感,也可強化腿部肌肉。

第一式:小樹與大樹

第二式:小船對大船

1.兩人對坐,家長雙手握緊小朋友雙手,背部保持挺直

2.兩人把雙腳以腳掌對腳掌方式撐着,然後曲膝,慢慢把腳升高(高度沒規定,視乎個人能力)

3.視乎能力,維持姿勢15或20秒(最長30秒)

4.把腳放下,休息,重複2至3次

好處:可按摩腹部肌肉,暢通腸道。改善小朋友如廁不順問題。另外,這動作也可以鍛煉身體協調,以及增強小朋友對家長的信任,促進親子關係。

第二式:小船對大船

第三式:搖搖板

1.兩人對坐,小朋友先張開雙腳

2.家長將雙腳放在小朋友小腿位置,然後慢慢撐開小朋友雙腳

3.兩人的腳都放好位置之後,手拉手,向前向後拉,扮玩搖搖板,前後移動10至15次

4.完成後,調換角色。這次由小朋友主導,小朋友用腳幫助家長張開雙腿

5.手拉手,扮玩搖搖板10至15次

好處:伸展動作,加強身體柔軟度,並鍛煉小朋友腿部肌肉,特別是大腿後側的膕繩肌。

第三式:搖搖板

第四式:靜觀

1.和小朋友背對背坐,挺直腰背

2.兩人閉上眼睛,不說話,為時一分鐘

3.感受對方的呼吸和隨着呼吸而郁動的背部肌肉

4.事前也可叫小朋友試着閉上眼,跟隨媽媽的呼吸節奏同步去做

好處:要一分鐘完全安靜,對容易分心的小朋友來說頗有挑戰。這練習可讓小朋友習慣安靜心神、平靜情緒,將來面對高低起伏的情緒,也懂得用呼吸法去令自己安定下來。靜觀練習可持續一段時間,做多幾次,才會見到效果。

第四式:靜觀

採訪:譚暉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