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經濟首季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而重挫,美股本月曾四度跌至熔斷,港股由上月26000點樓上,至本月慘見「人踩人」,災難性急插至最低21139點。市場恐慌超出預期,何去何從成為投資者煩惱的問題,本周〈投資導航〉分別訪問三間基金,普遍預期第二季環球經濟數據遜色,但中美股市最差情況已反映,後市不宜太淡。
記者:黃碧基
信安資金管理(亞洲)高級投資策略師陳曉蓉預期,歐洲、美國、日本等地公佈的經濟數據會繼續轉差,加上以信安的美國經濟衰退模型看,指數已升至高於歷史的平均水平,代表美國未來較大機會衰退。惠理基金高級基金經理徐福宏特別提到,最近封城的國家如中國、美國、意大利、南韓,以及西歐等,合計貢獻全球GDP逾五成,故肯定4月陸續公佈的全球經濟數據會大幅下調。
股市提早反映經濟數據
雖然環球經濟轉差,但股市未必會同步向下。富蘭克林鄧普頓多元資產管理團隊基金經理周文輝表示,預期第二季環球經濟數據,無論就業率、工業生產、本地銷售、出入口數據等皆會遜色,但由於股市一般會較經濟數據提早幾季反映,故預期股市第二季的表現會較經濟數據好。他指,中美股市開始呈現一定的投資價值,且於合理水平上,「唔會覺得中美價值有好大分別,尤其美國最近做咗回調,價值真係呈現咗出嚟。兩邊都有一定價值,唔會有一個一面倒情況」。
與此同時,內地疫情於數據上似乎受控,亦已逐步開始復工。陳曉蓉表示,由於內地情況有好轉,大規模的財政政策有機會在第二季發揮成效,因此對中國數據相對樂觀,預計第二季GDP增長約4%,呈現顯著「V形反彈」。由中港市場市賬率分析,徐福宏表示,「歷史嚟講,(香港市場)市賬率喺現時呢個水平(係好低),其實往後睇返12個月,投資者可以攞到雙位數字,甚至睇得正面少少,有三位數字嘅增長」,並指中港市場估值都出現了歷史性或災難性低位,長線有正面的投資回報潛力。
事實上,現時恒指估值低殘,上周港股市賬率低見0.9倍,較過往98年亞洲金融風暴、08年金融海嘯及2016年熔斷股災之低位還要低,亦是第三次出現跌破1倍。
雖然對內地次季數據樂觀,但陳曉蓉擔心,房地產、消費、能源等行業受疫情影響仍然較大,宜格外小心;對疫情消息較敏感的板塊,如航空股也不宜沾手。至於中港基建股則可吼,主要由於疫情未穩,故預料政府的財政措施,會繼續集中在基建。債券方面,雖然偏好短存續期投資級企業債,但相對高風險的債券,股票更值博。整體而言,信安計劃沽出債券和減持現金,增持股票。問到港股看法,她說港股估值「夠平」,「只係等待疫情穩定落嚟,市場壓力消除咗之後,港股有相對明顯啲嘅反彈或者持續耐啲嘅反彈」。
避開受疫情影響較大股份
周文輝則建議,第二季避開旅遊相關板塊,即航空、旅遊零售、酒店類等,但必需品、科技、醫療,甚至派息穩定的股票都值得留意。債市上,他指投資者宜着重高質素的政府債和公司債,因市場避險情緒仍然高漲,高流通性的高質素債券會成為防守性高和安全的選擇;其中英國、美國和中國的債券,料會有較多投資機會。不過,他提醒投資者宜避開高息債或垃圾評級的債券,因在波動市況下,此類債料於第二季受壓。另外,港股表現料相對中美較差,除了疫情外,仍有社會運動等問題影響,故暫時港股佔比維持2%,不會增持。
徐福宏亦指出,要避免疫情過後難以恢復的板塊,如零售業、交通相關的航空及物流公司,銀行股亦受壓。他解釋,因銀行在這段時間,需要幫助中小企或國有企業(SOE)提供流動資金,使銀行流動資產的質素短期內可能受壓。他又指,大型的高質藍籌股、由本地消費帶動的行業如電商,或不會受歐美定單影響的行業,以及一些有實力製造自由現金流和能夠支持高息的公司,都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