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礁珊瑚再變「白骨」 恐難復元

大堡礁珊瑚再變「白骨」 恐難復元

澳洲繼山火後再有生態災難,位於東北面昆士蘭省的旅遊熱點大堡礁五年間第三度出現珊瑚群大規模白化,當局相信是氣候暖化令海水升溫所致。

所謂白化是指珊瑚礁在海中遇熱後釋出名為蟲黃藻的海藻,致有機體大量死亡,珊瑚礁失去色澤和活力變成「白骨」。大堡礁在2016和2017曾連續兩年白化,延綿2,000公里的保護區當時有近半珊瑚死亡。

白化範圍更深更廣

休養生息兩年後,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前日在官網上載影片確認大堡礁再度白化,範圍比數年前更廣。科學家從空中及水底作多次觀察,發現遊客常到的中北部地區呈中等程度白化,2016和2017年無恙的南部部分地區,亦有中度至嚴重白化;有份觀察的科學家米勒說,部份珊瑚礁白化深達16米。

管理局相信是海水暖化造成,該處今年經歷最炎熱2月,部分地區2月氣溫比過往同期高上逾攝氏2.8度,相信與破紀錄熱浪和持續數月的跨省山火有關;珊瑚礁輕度或中度白化能自行復元,但科學家擔心嚴重者難以挽救。

近年大堡礁屢受暖化、刺冠海星過度繁殖和沿海污染等生態危機,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度考慮將它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美國《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