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家中 - 杜杜

留在家中 - 杜杜

家中二樓的水廁出了毛病,經過考慮之後,還是決定請師傅上門修理。事前將洗手間內可以移動的東西全部都搬到房間裏去。地上密密的鋪了垃圾膠袋。把老伴安排在房內看電視,囑咐她切勿好奇開門探望。我自己則戴上口罩,秉燭開門而待,省得來人動手,免卻一重顧慮。修理師傅是位七十八歲的長者,家中水電事宜一向都是找他。他這一次依舊很灑脫地不設個人防護,如常上門,我當下決定不提預先給他準備好了的口罩。我跟在他後面上樓,留意他觸摸過的地方。我把洗手間的抽氣扇開了,門關上,讓他獨自操作。他只用一樣工具,花了五分鐘,就把問題解決了。我給他一個垃圾膠袋套妥當那通廁工具,付了錢道了謝,乃送他下樓出門,然後戴上膠手套從事善後工作,把鋪在地上的垃圾膠袋拿走扔掉,用開稀了的漂白水將洗手間內的一切用力揩擦一遍,把所有的垃圾包好扔掉,也用消毒紙巾揩抹樓梯的扶手,然後用皂液洗手一分鐘。最後把窗戶打開,半天才叫老伴出來。當然還提醒自己切勿摸臉。

我所作的這一切基於如下非常個人而有限的理解:新冠病毒既可以接觸傳染(contagious)也可以空氣感染(infectious)。小時候學英文記得contagion和infection的分別是:contagion是通過接觸人傳人,(現在知道也可以是動物和人交义傳染),而infection則可以是通過空氣感染。「牛津大字典」則說 infection 也可以是通過水。當然「牛津大字典」裏的定義只是日常生活應用的定義,而沒有嚴格的醫學依據。我這一向留意電視新聞,發現一般人提及病毒,contagion和infection都隨意混合使用。實際上,預防感染的兩大措施:口罩和洗手,正好說明病毒既能通過空氣感染,也能通過接觸傳染。如今公認的預防金科玉律(包括六呎距離,戴上口罩,經常洗手,留在家中),道理也是一樣。

關於空氣感染這一點,我們目前知道的是,病毒在空氣中可停留長達三小時,而且是通過呼吸患者的飛沫而有的。至於接觸傳染,那就更加無孔不入,無處不在。除了衣服鞋襪,頭髮皮膚,還有各類物器物品及郵件的表面。病毒在物體表面上能停留多久的各種說法並不一致。一般來說,在銅製品表面能存活長達四小時,在硬紙板上能存活長達24小時,而在塑膠和不鏽鋼表面上更可以存活二至三天。這就牽涉到郵件處理的問題。像我這樣足不出戶的長者,感染病毒最大的可能來自郵件,而我的郵件特別多。除了書籍藍光碟日用品之外,如今又添上了食品。往往一個個大紙箱,一番拆箱取物之後,看着一雙手,想到各種傳聞,免不了疑雲暗湧,草木皆兵。雖說病毒在物體表面上「存活」的能力不強,還是小心為妙。與其花時間去追問病毒的「存活」能力,不如提高警覺,加強處理。底線是:有殺錯,冇放過。

像我,防疫的兩大法門不外就是:留在家中,勤於洗手。並且隨時留意新聞報導的疫情轉向。和我同年的查理斯王子也確診了。四周的空氣有一種奇異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