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股昨續反彈,但恒指升幅在收市時萎縮近300點至131點,收報23484點。收市後,港府宣佈一系列抗疫措施,大幅度限制餐飲等行業的商業活動,令本地經濟更添一重陰霾。有分析員對港股後市看法趨謹慎,認為即使大市脫離危險期及各國落力救市,但鑑於疫情持續,股市或已步入「熊三」。
記者:李海澄
疫情席捲本港經濟及市道,政府昨晚「補多一腳」,宣佈限制餐廳等行業的營運措施。事實上,多隻餐飲股已在消息公佈前逆市現弱勢,大快活(052)跌1%至15元;今起停晚市兩周的稻香(573)跌2%;翠華(1314)急挫3%。
恒指全周累彈679點
港股走勢反覆,昨高開416點後一度升至23791點,穿兩周高位,其後升幅收窄,恒指最終收報23484點,漲131點或0.6%;本周累彈679點或3%。H指報9504點,升57點或0.6%;全周揚386點或4.2%。主板昨成交達1,224億元。全日沽空金額162億元,沽空比率13%。昨日全日共有80隻恒指熊證遭「打靶」;券商數據顯示,相當於約200張期指熊證街貨可能被強制收回。
內地投資者取態審慎,北水昨僅淨流入4.95億元,是2月24日以來首次低於10億元水平,且正在趁高獲利;早前不時成為第一吸納對象的騰訊(700),連續兩日成為最多北水淨流出個股,單在昨日便流失6.3億元。美團(3690)及港交所(388)緊隨其後,分別錄3.34億元及1.06億元淨賣。
多間內銀昨公佈業績前向好,建行(939)升0.5%至6.29元;工行(1398)及交行(3328)分別升0.4%及1.7%。
英國當局昨晚證實,首相約翰遜及衞生大臣確診武漢肺炎,現正自我隔離。截至晚上10時,港股夜期跌508點或2%,至22995點;滙控倫敦股價跌27.3%至470.601便士,折合報43.67港元。
強積金人均蝕逾3萬元
港股近月震盪不止,數據顯示多了投資者造淡。港交所公佈,槓桿及反向產品單日成交額於本月19日創新高,達39.9億元。本港打工仔的強積金難逃一劫,強積金顧問公司駿隆昨公佈,截至3月24日,今年強積金回報插15.3%,每人平均蝕34,252元;3月份強積金回報則跌11.2%,每人平均蝕23,824元。
友信證券研究部總監陳偉聰指,港股已脫離最危險時期,而早前跌兩三千點,主要由於市場擔心債務違約等金融系統風險,「但自從聯儲局無限QE、G20等方案出台,令投資者情緒回穩,但不至於V形反彈」。他又指熊市有三個階段,「如今可能已經進入熊三」,由2018年開始進入熊市,自2019年達熊二反彈,現在就步入第三階段。他預期下周港股會在22000點至23000點反覆整固。
此外,富昌證券聯席董事譚朗蔚指出,若疫情持續,對後市的利淡影響會反映在企業盈利、估值上,「因此這是漫長的熊市浪」;他預期港股短期走勢反覆,下周或試240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