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云:「天跌落來當被冚。」然而,一些露宿者「當被冚」的麥當勞,因應近日新冠肺炎日趨嚴重,宣佈晚上6時後不設堂食,令「麥難民」失去容身之所。多年來,由於房屋政策失效,麥當勞成為民政事務局的福利機構,於18區開放多個餐廳給「麥難民」暫住。
回想十年前,時任曾蔭權政府上任後宣傳十大基建,研究甚麼「岩洞屋」等可建屋方法,甚至有人曾倡議建「橋底屋」。十年後的今天,笑了笑便好,官員說的話永遠不能信,亦不能當真。梁振英政府年代,亦曾提過區區要起公屋,最後只聞樓梯響,委以重任的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對於解決住屋問題有甚麼實際成效?林鄭月娥政府更對房屋問題視若無睹,甚至來個「土地大辯論」,空口說白話,建議發展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空置校舍用地及棕地等,現任特首距離離任只有兩年,可完成上述多少樣呢?近年發展商興建200多呎的納米樓,呎價過萬,大家習已為常,港人紛紛搶購,因為今日不買樓,下年呎價就變二萬。我亦相信不久的將來,5、60年代的木屋六、七個人睡同一張碌架床已不遠,只是木屋變了石屎樓。
在疫情下,入住檢疫中心有容身之所及基本食宿。「麥難民」可謂一無所有,露宿街頭。筆者認為,特區政府對於「麥難民」最終視而不見,因為「麥難民」沒有新冠肺炎,而且沒有住址,所以沒有選票,不值得重視。24小時餐廳,是用來服務不同工作時間的香港人,不是用來收容「麥難民」。討論房屋問題多年,興建甚麼組合屋、橋底屋、聲稱要區區插針起樓,原來只需要28天就可以了!鯉魚門港版「火神山」只需要28天就興建了118單位,每個單位約160呎、更有獨立套廁。用此速度計,一年已經可建4,700個臨時組合屋給有需要人士。如果在房屋市場拋售,每個單位應該值2、300萬。
所以話,有心做必定做得到。但近十年來,特區政府多次聲稱覓地建屋非常困難,原來28天就已經完成。社協於2019年9月獲政府資助在深水埗英華街興建組合屋項目,也需要兩年才完成興建132單位。疫情嚴重,我認為有需要用最快速度建設組合屋安置檢疫人士,但房屋問題又是不是在水深火熱之中呢?十年過去了,房屋問題仍然存在,每屆特首也成立新的委員會用幾年研究問題,諮詢又用了幾年,每屆特首離任後,新的委員會又設立,重新研究及諮詢,沒完沒了,香港的房屋問題何時真正解決?
戴雲露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