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哲安必須向袁國勇道歉 - 馮睎乾

蘇哲安必須向袁國勇道歉 - 馮睎乾

三月廿四日我在〈請法國學者撤回言論〉列舉理由,指蘇哲安批評袁國勇、龍振邦「殖民種族歧視」,說法不成立,也明確點出蘇的中文理解和翻譯有誤。很遺憾,蘇教授不僅未有答覆,還在翌日投稿《立場新聞》,繼續呼籲港大「查究並譴責殖民種族歧視」,且獲一些本地學者響應,如黎明(不是Leon Lai,是教大社會學系講師Minnie Li)。

再向蘇哲安講多次:你對龍、袁的指控錯了,除了因為你一知半解「colonial racism」,也因為你扭曲原文句意。原文「中國人劣質文化」,你譯「the inferior culture of the Chinese」,而「中國人陋習劣根」則譯「the degenerate customs and inferior root stock of the Chinese people」,問題有二。

一、英文inferior可解「低劣」或「較低劣」,承襲了拉丁文inferior兩個涵義。一般來說,「劣」字譯inferior並無問題,但在目前語境(尤其是inferior root stock)則極有問題。對文字敏感者(像研究翻譯理論的蘇哲安),不可能不察覺先把「劣」翻成inferior,然後提「種族歧視」,不諳中文的讀者必然把它理解為「較(別的民族)低劣」,從而更有效坐實龍、袁的「種族歧視罪」。這種循環論證式譯法,真是無心之失?

二、英文stock解作「血統、世系,或(動物)原種」,中文可按文理譯為「種」,但龍、袁寫的卻是「根」。我再問蘇教授:你是否認為「根」即是「種」?若是,「賤種」即「賤根」、「物種」即「物根」、「陳云根」即「陳云種」,對不對?若否,請你告訴我:為什麼閣下英譯會出現stock此字?是文字插贓嗎?

查「劣根」一詞,實非古語,只是「劣根性」簡寫,跟「原種」(root stock)無關。 英文該怎譯呢?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的《文學與社會:現代漢語高級讀本》(Literature and Society: Advanced Reader of Modern Chinese),主編為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教授兼中文部主任周質平,讀本收有吳晗〈論士大夫〉,編者把文中「劣根性」譯成deep-rooted bad habits,這譯法完全符合現代中國人對該詞的理解。

蘇哲安曲解原文,再拿劣質錯譯來大興問罪,證據確鑿,如不向龍、袁道歉,我認為他和其支持者,就連學者的基本道德也沒有,必須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