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發覺大家抗疫的行為鬆懈了。街上多了行人,商場擠擁,有些食店客滿。看社交媒體,也多了上載集體活動、聚餐等相片。個人防禦方面,最明顯是戴口罩的人少了。即使是擠迫的交通工具,也很容易找到無口罩人士。
這情況很特別,是突然出現的。診所多了病人,不過,大家的防疫意識也減低了。最重要的是,我發覺自己也有鬆懈的心態。雖然是習慣性、機械式自動執行各種防疫程序,但也開始感覺煩瑣,開始質疑是否有需要繼續,甚至考慮檢討這些防疫程序,是否可以放寬和減省。
可是,疫情並沒有改善。每日確診人數有上升趨勢。外國疫情越來越嚴重,甚至有專家指出,香港疫情正面對臨界點,有機會爆發性上升。
大家反常態、反邏輯的行為,是因為出現了厭戰心態,我稱為「抗疫疲勞」。大家最熟悉的厭戰情況,是準備大型公開試。開始時,煞有介事,非常認真。可是,過程中,會突然感覺非常厭倦那溫習背書的日程,只想丟下一切,不顧後果。厭戰,是心理上的疲勞,和肉體疲勞一樣,是一定會出現的。
克服厭戰心理,往往是成敗關鍵。考試如是、比賽如是、防疫也如是。首先,是要了解並接受這種情況。知道抗疫疲勞的存在,了解它的特性,就會知道它的出現。抗疫疲勞和其他心理問題一樣,多數不能夠單靠意志力、說教、或指責可以改變。
按自己能力設計一個可行的作戰方案是最有效預防方法。一旦出現抗疫疲勞,也不用擔心。重點是知道這現象,不要怪責自己。心理疲勞和肌肉疲勞一樣,需要休息。找些時段放鬆自己。暫時別再憂慮口罩供應,暫停檢討防疫細節。到一個安全地方,除下口罩,甚麼也不做,感受一下平靜。
告訴自己,之前一直做得不錯。沒有染病,是證明。所以可以獎勵一下。吃一個外賣甜品、上網買一件喜歡的小禮物。
最重要的,是堅持執行防疫程序,別讓厭戰心態支配自己的行為。同時,也要察覺身邊人是否也出現抗疫疲勞。可以討論,互相提點和支持。
了解、察覺、接受、處理、堅持,是處理抗疫疲勞的有效方法。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鄭志文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