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禁足令進一步升級,露天街市全部不准開檔,行街紙除了日期,還要填寫準確時間,每次外出最多一小時,不得有越區行為。幸好住在四通八達的市中心,影響不大,離寒舍最近的蚊型家樂福走兩步路就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只要對牌子沒有偏執,基本上要乜有乜。街角麵包店不營業,但過馬路再行三分鐘便是最心愛的Sebastien Degardin,甜品固然美而廉,兼賣的幾款鹹點也非常可口,麵包有七八種選擇,通常我揀無花果和以所處街道命名的「聖傑克」。一個月前光顧,架上空空如也,老闆娘說人手不足,不得不減產,斟酌一輪決定犧牲不屬於他們本家行當的麵包,冥冥中有種「好日子過完了」的不祥感,只得重投奧迪安十字路的Eric Kayser懷抱。星期天去買蛋糕,入門抬頭一望,咦,麵包又在架上出現了,簡直喜出望外──大概覺得瘟疫當前,甜品有若繡花枕頭,還是填飽肚最實際。
有機合作社堅持控制人流,封城前店外總有十零廿個顧客排隊,封城後人龍反而短了,大家乖乖保持一米半距離,絕對沒有電視新聞喜歡渲染的爭先恐後場面。起初擔憂缺貨,結果發現完全過慮,連新鮮蔬菜的供應也和太平盛世無異,總算放下心來。去年在紐約,有一天去旅館附近的超市買餅乾,忽然見到久違的加州提子乾,雖然小紙盒印的不是熟悉的紅底村姑,立即聽到童年回憶呼喚。這一食食出癮來,不過法系和英系美系始終有點距離,合作社賣的一款是家庭裝,與伸手指進盒子逐粒掏出不可同日而語,稍欠返老還童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