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大爆發】
【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的封關及檢疫措施全部慢N拍,以致本港輸入個案大增,隔離病房不敷應用。為紓緩隔離病床的壓力,醫院管理局本周開始逐步於醫院急症室設立分流檢測站,有外遊史、需家居隔離但情況穩定者,會安排於檢測站採樣,有關人士須於等候區等候化驗結果,確認無染疫始可回家。不過,部份等候區位處戶外,病患往往需等候六至八小時,其間禁止進食及走動。有病人組織憂慮等候時間過長,「病人會好辛苦」。
記者:張雅婷
本港武漢肺炎確診宗數突破400大關,醫管局不斷加床應付需求。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表示,昨日再新增39張負壓病床及19間負壓病房,整體使用率已分別達53%及71%。
病徵重直送隔離病房
為紓緩病床壓力,醫管局參考亞洲博覽館及北大嶼山醫院做法,本周陸續在各醫院急症室設分流檢測站,將求診者分三級處理。何婉霞說,如病人求診時有較嚴重病徵,如發燒、氣促或有外遊紀錄,會直接收進隔離病房治療。但如果風險相對低的人士,例如沒有外遊或沒有接觸史,會派發樣本瓶給他們回家採集唾液樣本,翌日交回指定診所;至於第三類人士,包括有外遊史、需要家居隔離,但情況相對穩定,會獲安排驗鼻咽樣本,在等候區等候結果。若結果呈陽性,會即時入院隔離治療,否則可回家檢疫。
何婉霞舉例,如果病患相對年齡比較大、病徵比較嚴重,會入院;但若相對年輕,臨床情況穩定,會即場接受測試。她解釋,檢測取樣至等待結果約需六至八小時,「要穩定啲病人先可以安排佢喺度等」。
有部份醫院的等候區設在監察病房,但有部份則是戶外。何婉霞指戶外等候區設在室外通風地點的帳篷,座向單向、座位會有一米距離,有關人士需戴口罩,不能隨意走動及進食。
雖然當局未有透露於哪幾間醫院先行分流檢測,但本報發現沙田威院已在急症室外搭好帳篷,帳篷三個一組相連,共有九個。帳篷有消毒酒精提供,裏面僅有一張椅子,外面有圍板及雪糕筒圍着,附上告示寫上「分流區」,不准進入。
工會:如廁如何處理?
本身是東區醫院外科病房護士的醫管局員工陣線副主席羅卓堯認為,檢測站必須有清楚告示,附近不會有其他人走動,並須有職員看守。對於何婉霞指病患需等六至八小時,羅質疑有關人士期間要進食或如廁,須如何處理。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稱理解病床短缺,認為醫管局此舉是「冇辦法之中的辦法」。他促請局方盡量壓縮等候時間至四至五小時。他又指,若等候六至八小時,會跨越午膳或晚膳時間,加上部份分流站設於戶外,病患恐感到辛苦,盼局方酌情安排外賣。
除實行新分流檢測安排,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表示,當局正規劃多項措施,協助紓緩公立醫院抗疫的壓力,例如考慮在醫院外設分流病房,以及利用現時的檢疫中心照顧病情輕微、正在康復及等候出院的病人。
何婉霞回應時表示,局方正與政府研究其他方案,盼增加隔離病床數目,包括將一些改裝的普通科病房,轉成有負壓設施,料本月底可額外提供400張病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