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人物】
武漢肺炎下的香港,外送服務做到冇停手,連Call4Van等叫車平台都與餐廳合作,做跨區外送服務。除了食,還有甚麼可以送上門呢?九噸重貨櫃車駛到村屋家門前泊好,九歲張俊晞(Sampson)拿起琴譜就跑了出去,打開貨櫃車門,裏面有他期待的老師甘建朗(Evan),彈着琴等他。
「因為而家周圍都有病菌,出街又危險,又會浪費幾個口罩,所以揀喺度學琴。」大貨櫃箱裏面竟是琴室,有發電機、冷氣機及空氣清新機。「最初有點擔心,怕關起門呼吸不了。」結果呢?「結果可以呼吸啊!有人上車時,整部車還會震震震,好搞笑!」住元朗的Sampson本來每星期兩次,在屯門上鋼琴課,但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會增加染病的風險,所以自武肺爆發至今,暫停參加所有興趣班,他和兩個妹妹每日留在家,不禁呻:「好悶啊,日日打機睇電視囉。」婆婆一人顧不了三個孩子,就每日輪流跟爸媽回公司,媽媽張太都想他多學點東西,一來免得無所事事,二來也等自己唞一唞,「他們網上上課,做功課,其實我們都要幫手下載同一齊做。Home office時,小朋友悶就會搵你玩,其實咩都做唔到!我當然想佢哋去返學,見到佢冇體育堂又冇得周圍跑,都好悶。但你話而家復課,我都唔敢畀佢去啊。」導師Evan說,琴車一次只接一個學生,感覺上反而比許多琴行琴室還要大。「成部車揸到屋前,裏面仲有部琴,其實大人細路都好興奮。間『房』又大,小朋友可以喺裏面跳舞。」
Evan的其中一個學生李志華(Alvin),武肺期間一直home office,周六日落街買糧,平時則叫外賣,盡量不出門。他愛自彈自唱時代曲,唱的旋律跟伴奏可以是兩個曲譜。不過他數星期沒學琴,家中的琴譜也練得七七八八,實在壓抑,「就算上網學,都係有老師睇指法,即時點出錯處好好多。而且我得電子琴,同實體鋼琴差好遠啊。」
「方便過去琴行」 導師成游牧民族
現在整間琴房運到他屋苑的停車場,Alvin 5點半下班,5點40分已置身隔音琴房,6點半或7點半下課回家食飯剛剛好,「咁樣減少咗坐車時染病機會,仲方便過放工去琴行啊!」始終,學琴需要持續練習,Alvin已經由每星期一課,減少至兩星期一課,堅持上課,為的是不想讓手指「生銹」。武肺結束,一切如常還是最大希望。
飄流鋼琴教室為學生的生活,帶來光明與希望。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隨鋼琴車到處飄,變了「游牧民族」的導師們。過去琴行都似師徒制,現在願意飄流的老師輪流上車當值,朝十晚七地跑一天的課堂。試行一個月,Evan習慣嗎?「唔慣。」他秒回。初時不知道香港路面不平,行車顛簸鋼琴會倒下,要用身體頂着鋼琴,現在就用安全帶索緊,「有時停車嘅地方斜,部琴同個人都會斜,就要再搵地方囉。」一日遊遍港九新界,他不怕暈車浪,也開心可以去很多他沒去過的地方,如粉嶺的小村,有阿婆偷看或敲門,問係咪有得彈琴,挺有趣的。最大難關是忍尿,「喺琴室我每個鐘都可以去廁所,而家有時車程遠,車又震,想去廁所但要忍住。有時入到村屋唔係周圍有廁所,要搵就麻煩啲。」
位於佐敦的琴行,學生人數比反送中運動前增加兩成。但到武肺爆發,少出街是王道,琴行、補習社、畫室等,生意幾乎停擺,「初時因為冇口罩,home office同停課,剩底『都出咗街,學埋琴減壓』嘅人嚟。生意跌剩三成。」琴室的老師都是正式員工而非揮之則去的freelancer,這段時間不想炒人。
「提出時覺得荒謬」 貨車教室成及時雨
開緊急會議後想出「飄流鋼琴教室」計劃,琴行負責人林綺雯(Jessica)笑說:「哈!提出時全公司人都覺得好荒謬。」租車與改裝是其次,重要是保險、人手問題,除了司機跟老師全天候在車內,還要多一個同事做助理。而且車租達10萬元一個月,「即係做足30日。」每日最少要有三千元生意額,車費另計才能打和。「其實好難,甚至係做不到,蝕少少當打和,當做宣傳同保持現金流啦。」還幸琴車才剛推出,一周檔期即告爆滿,現在加開兩部琴車走遍港九,生意額回復到正常水平的七成份量,算是及時雨助渡難關。
記者:陳慧敏
攝影:黃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