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武漢肺炎殺人於無形,越來越多學術研究發現其可怕之處。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發表研究顯示,武漢肺炎病人病發首周,錄得病毒量最高,一毫升口水樣本可含有接近一億粒病毒基因。約30%病人口水樣本可持續有病毒20日或以上,有病人更於病發後25日,體內仍有病毒。學者警告,由於現時帶菌者產生傳染力後未必即時確診及隔離,容易造成隱形散播,而病毒存在體內時間又長,恐怕隔離病床不敷應用。
記者:陳沛冰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多名專家於醫學期刊《刺針》發表文章,研究於今年1月22日至2月12日進行,23名瑪麗及瑪嘉烈醫院病人,年齡中位是62歲;當中有10人病情嚴重,當中五人要入深切治療部,其中三人需要插喉。最終兩人死亡。
病發首周病毒量最高
研究發現,病人病發首周,其口水樣本含病毒量最高,每一毫升口水最高可含接近一億粒病毒基因。病情嚴重病人較病情輕微病人,病毒量中位數高約10倍。21名生存的病人,七人病發後超過20日體內仍有病毒,有人更於病發後25日體內仍有病毒。
另一病人病發後第21及22日檢測結果顯示已沒有病毒,但第23及24日檢測再發現病毒,之後五日檢測都沒有發現病毒,相信是因病毒量太低,有時未必檢測到,情況類似外地所謂的「二次感染」,但非病人再次受感染。
研究又發現,五名病人血液內發現病毒,四名病人的直腸檢測也發現病毒,但尿液樣本沒發現有病毒。長者帶病毒量會較年輕病人高,但病毒量與病人本身有否慢性病患並無明顯關係。108個血清樣本測試顯示,大部份病人在病發後10日會開始出現抗體。
參與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表示,研究顯示患者病發首周病毒量最高,容易造成社區傳播,如家庭、工作地點、醫療機構及食肆等。為及早切斷社區傳播鏈,必須盡快識別受感染病人及安排隔離。社區應進一步擴大深喉測試,以盡量識別病人。
由於病毒在人體內可存在超過20日,即使病人病發後四至五日入院,即病人需留院約兩周,容易逼爆醫院的隔離設施,「𠵱家一日有四、五十人確診,三分之一要住兩至三星期,病床好快爆滿,遲早要將仍然有病毒嘅病人,放喺非隔離設施」,現時最重要是減少感染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