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病毒肆虐。鎖國、封關、宵禁、罷市,以至暫停所有日常運作、拉闊人際距離,殆為對抗病毒的基本動作。結果?陷舉世經濟於停頓。面對此前所未見之變局,《華爾街日報》的朋友有此一問:喝停經濟,以空間換取時間,這般抗疫划算麼?
蔣介石以焦土政策抗戰,犧牲國土甚至國民的身家性命以阻緩日軍進侵藉此爭取時間尋求國際救援。中斷經濟運作以抗疫,策略如同焦土,亦是旨在阻緩病毒散播,好騰出時間給科學家發展特效藥和疫苗。需時多久?短則半年,長則18個月。其間須喝停整個世界的經濟運作。代價有多大?
以美國而言,有專家估計經濟將下滑25%;財長姆欽則警告失業率不難攀升至兩成二的空前水平。著名投資者達理奧(Ray Dalio)指企業不難因而損失達四萬億美元。美國的GDP約為22萬億美元。果如其言,即是須為抗疫付出五分一到四分一的經濟產值。數字聽似駭人,然而現今東西兩岸五個州,包括紐約和加州,已進入所謂緊急狀態;全國五分一人口如非必要不得外出。以此視之,美國須為武漢病毒付出五分一GDP絕非無稽之談。代價高昂,捨喝停經濟即別無他法抗疫?
《華爾街日報》的朋友認為,武漢病毒傳染力無疑高,死亡率可低於一般流感。每年有數以萬計美國人因流感而去世,沒有引發恐慌遑論全球放病假;視武漢病毒為一般流感,在抗疫的同時讓經濟繼續運行,其傷害總不若喝停全球經濟、陷所有人於絕境那般嚴重吧?
再者,要數以億計的人宅在家中一年半載,不切實際;早晚有人會按捺不住,衝破禁制令,走出街頭傳播病毒。事實亦然。這幾個周末香港的郊野公園人頭湧湧,可見要人們長期足不出戶確實困難。反正制止不來,佛系抗疫,放任病毒蔓延,及至傳遍所有人,再無人可再傳了,疫症也就畫上句號。放任自然豈不更為划算?
雖說致命率並不特別高,武漢病毒對有長期病患的長者威脅最大;要社會上最脆弱的一群面對最大風險,有違倫常;是以大部份人以佛系抗疫為涼薄。更何況英國帝國學院估計,放任自然,將導致50萬英國人、220萬美國人死亡,哪怕死亡數字只是推算的十分一,後果亦夠駭人,非民選政府所能承受得來。是以佛系抗疫元祖、英國首相約翰遜或及起初以病毒為假新聞的特朗普亦屈於民情而匆匆轉軚,急急採取措施切斷病毒傳播途徑再論其他。慌惶應對,有何後果?
股市是經濟的領先指標。武漢病毒許是在去年11月中爆發,世人可蒙在鼓裏;華爾街且大安主義,到2月19日道指猶登上29,348的歷史高峯,股市總值達34.648萬億美元。到了3月20日,道指以19,174收市,總市值為23.170萬億美元。一個月間指數急挫超過三分一,蒸發掉11.478萬億美元的紙上富貴;銀碼相當於六個月的GDP,如同美國經濟放了半年病假。代價雖是不菲,那又能切斷病毒散播否?
放水救市無助消費
不好說。湖北、武漢封關大約兩個月而扭轉疫情,可是病毒已散播全球。即使本地疫情受控,依然大有機會從外輸入病毒。事實上一日未全球有效控制疫情,抗疫也就未竟全功。天曉得到底要多少時間、付出多大的經濟代價、如何干擾人們的日常生活方能確切控制疫情。
在此之先各國紛紛放水救市。特朗普推出近兩萬億美元的方案,既直接派錢給個人及企業又延遲報稅期限。英國政府則代支所有人八成工資,以解燃眉之急。為難的是,雖有現金在手,繼續封城、封關、宵禁、罷市,人人宅在家裏,此又何以起動經濟?金融海嘯後,小布殊同樣派錢,且出鏡呼籲人們出街消費。可見保經濟之道首在讓人民過日常生活,取向與焦土抗疫恰恰相反。
蔣介石焦土抗戰勝利,關鍵有二。一、敵人犯錯,二、友邦施以援手。日本偷襲珍珠港乃致命的戰略錯誤,促使美國參戰因而扭轉中國戰情。武漢病毒卻是另一回事了。這個對手絕不會犯錯而攻勢凌厲。科學家雖然萬分努力,然而馳援需時,不難救兵未到,人們已按捺不住衝出街頭,爆發暴亂,以致疫情失控。焦土抗疫、全世界放病假果是辦法?
楊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