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集中隔離、規限食肆刻不容緩 - 李平

蘋論:集中隔離、規限食肆刻不容緩 - 李平

在封關問題上一直慢九拍的林鄭政府,終於決定香港機場自周三凌晨起禁止非香港人入境、停止轉機服務,又比台灣、新加坡遲了數日。雖說亡羊補牢、猶為未晚,機場封關有助切斷傳染源,但要阻止武漢肺炎在香港社區大爆發,仍有兩個火燒眼眉的問題要解決,就是嚴厲執行隔離令、規限食肆經營,林鄭再慢上三五拍,隨時讓醫護人員和市民兩個多月的艱辛付出前功盡棄。

機場封關有進步 仍留兩大傳染源

全面封關的呼聲自1月起已響徹全城。林鄭政府對中國旅客健康申報、部份封關、強制隔離檢疫,都因要照顧中共的面子而慢幾拍,對日本、南韓的封關就略為加快,但到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各國爭相封關封城,林鄭政府的對策又是輸九條街。林鄭月娥昨日竟然聲稱,採取新的防疫措施是「按照我一直迅速應變疫情嘅方針」,實在是恬不知恥。

當然,今次機場封關,禁止非香港人入境、停止轉機服務,不再讓強國人把香港當作可以肆意播毒的自由港,算是一個進步。但要警惕,林鄭所舉出的例子是確診個案涉及非香港居民的只有四宗,其中一人是港人配偶,對這類情況要有人道衡量、特別安排。中共權貴會否獲這種衝量權而入境?這種衡量權由誰行使?況且,香港仍有港珠澳大橋、深圳灣兩個陸路口岸未封關,在中國本地疫情未平息、輸入個案爆增的情況下,無異於留下兩大傳染源入口。

林鄭早前向北京提交的抗疫小報告,主動交出香港出入境自主權,保證不全面暫停跨境口岸、不針對內地居民身份進行所謂封關及尊重內地當局依法處理出入境事宜,因此,香港專家、議員、醫護人員再如何呼籲林鄭全面封關以切斷來自中國的傳染源,顯然都是徒勞的,機場封關可能已是中共、港共的底線。

在外來傳染源未能全面切斷的背景下,如何嚴厲執行隔離令、如何規限食肆經營和規限社交聚會,已刻不容緩。林鄭昨日在記者會上,質問違反家居檢疫令的人士為了「出去打吓波、食吓車仔麵」而令到社區爆發,對不住醫護等抗疫人員。她甚至語帶哽咽、眼泛淚光,但與其如此惺惺作態,何不採納專家、議員意見,徵用酒店用作強制隔離?

舉報只是馬後炮 強制隔離需配套

林鄭聲稱將設立舉報熱線,讓市民舉報違反隔離令人士,但一旦未有病症的感染者違反隔離令通街走,舉報只是馬後炮,難以有效阻止社區爆發。這個世界永遠有自私自利的人,非常時期的強制措施不能寄望所有人自覺遵守,也不能寄望懲罰有百分百阻嚇力,最有效的配套措施就是集中隔離、檢疫。何栢良建議,香港可仿效澳門,以酒店作為隔離地點,並派警員駐守。

輿論的另一焦點是敦促林鄭政府仿效歐美,規限社交聚會,並對酒樓食肆經營作出防疫抗疫規限。林鄭宣佈禁止8,600家領有酒牌的酒吧、食肆、會所賣酒,雖然相信多數酒吧會因此停業,但對專家建議酒樓食肆停止晚間營業、減少座位等,林鄭仍推諉要業界自發提出方案,而國外的經驗包括禁止超過兩人的聚會,酒樓餐廳只做外賣。

武漢肺炎疫潮大爆發逾兩個月,林鄭政府迄今仍未能對酒樓餐廳的防疫抗疫提出清楚的指引,酒樓、餐廳如何減時減座?一旦大範圍停業,市民的食物供應如何保障,街市超市如何配合?難道要再掀起市民搶購潮嗎?一個Hea做的政府,一個罔顧民意的政府,就算進入戰爭狀態,還不是要靠市民自救、業界自律?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