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連風雨都可以擔起 - 古德明

他們連風雨都可以擔起 - 古德明

二月初,肺炎瘟疫席捲大陸,日本向中共贈送一箱箱防疫用品,箱上或印着「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等古語,十分典雅;二月中,瘟疫東渡,日本告急,中共富商馬雲即以一百萬口罩回贈,付運箱上也印了些字:「青山一道,同擔風雨。」丟人也算丟到家了。

傳統中國人不會「擔」風雨,只會像《莊子.天下》中的大禹,「沐甚雨(以大雨洗頭),櫛疾風(以烈風梳髮)」;或像《東度記》七十三回的猴精,「冒風雨取幾個(饃饃)來吃」;或像皇甫松《摘得新》一詞的落花,「繁紅一夜經風雨」;或像文天祥《葬無主墓碑》一詩的石碑,「亭亭傲風雨」。至於馬雲所謂「擔風雨」,則應是中共現代漢語:大陸瘟疫爆發以來,中共傳播界就充斥「正是共擔風雨時」之類壯語豪言。馬雲不會寫《詩經》的「無言不讎(應對),無德不報」,當然更不會也不敢寫最貼切的一句古語:「陷人於危,必同其難。」中共怎肯承認陷天下於瘟疫之危。

《雲溪友議》卷上載:唐朝商人馬行餘海上遇風,吹到新羅(朝鮮一古國),新羅國王嚮慕中華文化,與馬行餘談論經籍,馬行餘滿面羞慚說:「庸陋賈豎,不識詩書之義。」新羅國王訝然說:「吾以中國之人,盡嫻典教,不謂尚有無知之俗者。」當年的馬行餘為新羅所笑,只不知今日的馬雲,隱然代表中共,會不會更為日本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