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生:推群體免疫如賭命

留英生:推群體免疫如賭命

抗疫慢十拍的英國最初採取佛系防疫,首相約翰遜力推「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策略,即讓全國六成人口感染並痊癒以產生免疫力。經全球強烈反對,保守黨政府終跪低,全國封鎖。

音樂人黃津珏於英國倫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居於肯特郡的阿什福德(Ashford),自從疫情爆發後,他改以單車代步,避免乘坐地鐵。最初得悉國家採取群體免疫,他直言感到驚恐,「騰雞,同本身認知好唔同,可以容許社區傳播」。他當時力勸身邊的港人返港,否則恐賭上性命,「如果留低英國,代表肯去賭。賭唔會中招,或者賭身體出現抗體」。由於仍未完成學位,加上擔心一旦離開就回英無期,黃津珏決定留英,但會空運飼養的貓隻返港。

斥保守黨白人主義「唔聽人講」

對於患有「口罩恐懼症」(maskaphobia)的英國民眾而言,戴口罩與否,成為黃津珏的壓力來源。不乏當地人會向戴口罩的華人惡意咳嗽,甚至毆打,「好大壓力,戴口罩會俾人打,唔戴又中招」。群眾壓力下,黃津珏亦被迫不戴罩。他解釋,四名同屋人士採取佛系防疫,單靠他一人防疫,根本無意思,「抗疫係社區行動,一個人做唔到乜嘢,要大家一齊做,先可以防止傳染其他人」。

與歐洲其他國家相比,英國的防疫政策來得慢,而且弱。黃津珏分析,此舉與保守黨的右異思維有關,「白人主義,覺得知識比你哋高,唔需要聽你哋講」。他續指,隨着政府近年大幅削減醫療開支,惟有汰弱留強,「想死晒啲老弱、長期病患者,留返健康嘅人。」他形容此舉「恐怖」。

令黃津珏恐懼的是,街上一切如常,疫症仿似從未出現。當地人只視疫情為流感,若不幸發燒,當局建議民眾回家休息,他批評當地人輕視後果,「我哋瀨過嘢,醫護死得好慘烈,百業蕭條。如果冇經歷過沙士,我哋唔會咁小心」。他續說,英國整個防疫政策「真係衰過大陸,至少有免費口罩派」,認為「返大陸好過喺度」。

還未停課前,英國肯特大學的圖書館人頭湧湧,但沒有人戴口罩。

港人嘆淪抗疫白老鼠

另一邊的倫敦,亦是在疫症重災區工作的港人Quinn則要依靠香港家人寄口罩給他,但從事零售的Quinn指出公司不允許戴口罩,他只好在乘坐地鐵時佩戴。不過,單靠個人防疫,Quinn同樣認為不足,「你自己戴口罩,全街都唔戴,好難避,要瀨嘢就會瀨到」。

Quinn認為若政府要群體免疫,需配合關閉措施,減少外來人口,「唔係淨講群體免疫,咁唔負責,由我哋自生自滅」。經過近兩星期「白老鼠」實驗後,英國政府決定局部停運倫敦地鐵和全國火車,本月20日宣佈夜店、酒吧、健身室、戲院、咖啡廳及餐廳暫停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