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金魚缸】全球大衰退突然迫在眉睫,這場大瘟疫對經濟的損害,肯定比17年前的沙士厲害。經濟老大哥美國更加被攻到措手不及,陣腳大亂。當地經濟學家已提出各種各樣的極端救市措施,包括讓政府成為終極採購者,盡掃在疫情下商家積壓的存貨,以避免失業率惡化;也有提出永續基建投資方案,將刺激經濟手段恒常化。聽見這些,就知人心幾咁虛怯。
事實上,投資市場旳水晶球亦恍似患上武漢肺炎的肺般「花晒」,大家看不通透,與其等了又等,不如主動出擊,緊盯各式各樣指標,希望用來評估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於是有人觀察美國人外出用饍的比例,發現3月較去年同期大減五成;有人則運用大數據,監察全球旅遊熱點及核心市中心的人流變動,看看稀疏的程度;再誇張一點,則以人造衞星攝取高空影像,測量中國、意大利等地的污染物濃度,盼望早日得知污染回升,捕捉經濟走向的轉角位。
公司面臨周轉不靈風險
在現時「雞飛狗走」的情況下,上市公司股價何時見底,其實很難看得出來,要講到估值便宜與否,也要看個E(Earning,利潤)是否比P(Price,股價)跌得更快。在疫下經濟,除了網購、生產防疫衞生產品及網遊公司外,大部份企業都叫苦連天,收入肯定遭殃;外電更指出,不少國際航空公司或於今年年中沒頂。要看那些公司抗逆力強,現金流便是王道。
《經濟學人》早前便統計,上市公司的利息開支對盈利的比率越高,股價近期跑輸同業的機會越大,周轉不靈的風險已成為不少老闆的夢魘。國際貨幣基金估計,美國逾半企業貸款,都是貸給利息支出大於盈利的中小企業。
藉EBITDA對利息比率分析
我於是照辦煮碗,為香港上市公司進行「體檢」,方法是取得全港二千多家上市公司的利息淨支出,以及EBITDA(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的數據。如果有訂閱Bloomberg或路透的數據服務,當然是舉手之勞,但人家月費二萬多元,不是一般散戶可以負擔;幸好坊間的財經網站如yahoo finance、經濟通、aastock都有提供相關資料,問題是沒有提供方便的下載功能,只能使用程式挖掘。
今次我又是用Python的挖掘套件beautifulSoup,到上述一家財經網站讀取數據,但首先要到港交所下載最新上市公司名單的excel檔案,然後抽取當中的股份編號,便可以拿着二千多個編號,逐頁讀取相關數據再整理。
不過很快便發現問題,事關不少企業都未公佈2019年度的業績,故此很多EBITDA數據都是2018年度的,有點過時;當然最好還是用分析員的預期數據,但這更不容易有免費午餐。於是,我只好保留已更新2019年度業績的數據作分析,但樣本自然會縮水。
需要使用EBITDA,是因為這盈利未扣除付息交稅等與生產無關的開支,亦無反映折舊攤銷等非當期現金項目,故此最貼近來自生意營運的現金流,亦是周轉能力的壓力計。
中電港鐵股價跌幅較少
從圖一可見,當EBITDA對利息開支的比率越高,股價的調整越少,例如中電(002),去年底的EBITDA是利息開支高近九倍,相應之下其過去一個月的跌幅約6%(截至上周二),跑贏大市的16%調整。又如23倍的港鐵(066),股價跌幅亦較大市溫和。事實上,比率大於10倍的股份,其過去一個月調整平均幅度為13.5%,表現已較一籃子藍籌股的恒指為佳。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有公司的EBITDA利息倍數為負數,這可能因為公司有經營虧損,又或者公司的淨利息開支為負,即有淨利息收入。除此之外,有公司的利息支出因為少得可有可無,或會令倍數變得很誇張,影響趨勢的發現。
我於是將研究對象局限在正倍數及10倍以下,結果如圖二,正向關係依然存在,一些債務較高的公司如俄鋁(486),EBITDA僅夠交息,其股價於過去一個月便急跌近四成,證明槓桿太高是目下投資氣氛的大忌。
不過,若只計當中的恒指成份股,這正向關係便不再那麼明顯,如創科(669)的EBITDA為利息開支的數百倍,但股價仍跌27%;銀河娛樂(027)錄得淨利息收入,但一樣跑輸大市,顯示有其他因素主導,如置身行業、業務地區分佈等。
財務較穩健的股份,抗跌力較強,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在武漢肺炎疫症全球大流行的當下,卻是生死存亡的關鍵;生意在未來一段時間都要慘淡經營,還債能力只會轉差,政府總不成為所有企業提供債務擔保,這場生存者遊戲最終都是cash is king,所以上述趨勢有一定參考作用。
券商提供API 助客用程式落盤
利用EBITDA對利息開支比率,要注意幾點,首先是不適用於分析銀行股;同時,數據中的不少細價股及創業板股份,交投較為疏落,其走勢未必反映到基本因素。
再者,今次用來分析的數據,其實是2019財政年度的歷史數據,並未反映生意急劇變差的影響,前瞻性或不足;加上EBITDA經過較多的調整,不同數據商提供的數字都可能有點出入,對此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再深度挖掘、查根究底一番。
用即市數據分析
連續運用Python撰寫了數篇數據挖掘的文章,不得不讚嘆其數據處理能力,在挖掘大量數據、到過濾所需資訊,都是簡單一兩句code便可解決;最近見到一些本地券商也開始提供API供用戶直接用程式接駁,可以自行寫程式落盤,以及撈取即市數據作分析。筆者正在研究,如果發現有趣的應用,會再與大家分享。
尼奧
作者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