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專題】特首林鄭月娥於去年10月施政報告中,宣佈放寬按揭保險上限,樓價1,000萬元以內現樓物業,可承造最高八成樓按,樓價800萬元以內,更可最高承造九成按揭,新盤買家選用建築期付款激增。
金管局早前在網上貼文提醒買家注意風險,按揭業界亦呼籲買家衡量風險,樓花期內樓價下跌,買家隨時要「抬錢」上會,一旦銀行審批按揭趨緊,未能承做按揭上會,隨時要撻定。
本報統計,新政策推出前的兩個月有6個新盤推出,買家採用即供為主,包括將軍澳Marini及Grand Marini、荃灣映日灣、大埔朗濤及深水埗匯璽III,選用即供的比例多達八至九成,建期付款為少數,其中Marini售出577伙,選用即供的佔91.8%,選用建期佔比僅8.2%。
新按保推出後,截至3月18日,其中9個大型新盤錄2,743宗成交,當中1,441宗選用建期付款,佔比達52.5%。其中新地(016)天水圍Wetland Seasons Park今年1月開售至今售出693伙,當中570伙買家選用建期,比率高達82.2%,為新政策後建期比例最高的樓盤。
或估價不足 需抬錢上會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買家選用建期付款入市樓花要留意兩點,第一,建期付款的折扣比即供付款少3至5%,部份新盤差距甚至高達6至10%,令建期實質樓價較貴。以一個800萬元的單位為例,選用建期付款貴5%,即樓價變成840萬元,貴40萬元。
其次,選用建期付款買樓花,交易期長一至兩年甚至更長,風險較大。如兩年後樓價已下跌,會導致單位出現估價不足。以800萬元單位為例,若兩年後估值只有720萬元,即使做九成按揭,銀行最多只可借出648萬元,變相需要補72萬元首期差額。還有,買家兩年後才上會,屆時或因為市道問題,影響收入甚至失業,無法向銀行提供足夠的入息證明,按揭申請就無法獲批。
有買家直言港府呼籲市民留意樓市風險多年,但樓價多年都上升,因此不太擔心;亦有買家指,選用風險較大的建期付款為無奈之舉,畢竟買入一手樓以即供付款需要預備的首期較多。
記者:陳寶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