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武漢病毒另一波爆發高危期,為免加劇香港醫療負荷,大家的共識是自律執行Social Distancing,避免所有非必要的聚集活動,運動比賽和練習當然也得暫停。身為籃球迷,深知無球可打的苦悶,不過緊要關頭,還是大局為重。
愛籃球也不一定要在球場上。雖然NBA停賽了,不過正好是時候重溫一下以前的經典賽事及人物。早幾天我跟一些年輕的籃球愛好者閒談,發覺他們對於90年代NBA真的沒有甚麼認知,作為老鬼球迷,近期正是個好機會向他們介紹以往的風流人物,談談當年球風與今日的差別,讓他們更了解籃球歷史的整個轉變脈絡。
籃球迷宅在家也不一定要看球,還可讀籃球書。相比單純看球賽和運動新聞消息,以文字讀籃球其實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角度和深度,能令人對這種運動再加深理解和熱愛。
說到籃球好書,當然還是英文的比較多,不過近年有翻譯中文版的也不少。如果數比較近期出版過的,我會選三本:《籃球,讓我成為更好的人》(Coach Wooden and Me),是「天勾」渣巴(Kareem Abdul-Jabbar)的親筆傳記,講述他與UCLA傳奇教練活登(John Wooden)亦師亦友的往事;《NBA嘴炮聖經》(Basketball (And Other Things)),流行文化作家Shea Serrano所著,一個深度籃球迷的幽默亂談,具有各種狂想和奇怪角度,再配以非常精采的插畫;第三本是剛去世的拜恩(Kobe Bryant)親著《曼巴精神》(The Mamba Mentality: How I Play),一個如此頂尖的球員講述自己的打球哲學,本身已經值回書價,加上攝影師Andrew D. Bernstein的大量從未曝光Kobe照片,我認為是每個籃球迷的必然珍藏。
當然,說到籃球書,不免也要在這裏為自己打個小小廣告:我的小說《跑攻籃球》(圖)就在這個「瘟疫蔓延時」推出了,不知道算是幸運還是不幸:不幸的當然是遇着市道低潮;「幸運」的是,也許正好讓各位無法出門打球的朋友,用另一種方式感受一下籃球熱血。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